《大明王朝1566》5句经典台词,句句诛心,多看看可让你少栽跟头

情感   2024-11-16 10:01   河南  



👇点击卡片👇关注知否大叔
作者 / 有书京介
 来源 / 有书



2003年,某中央政治局常委到海南视察时,专程拜访了海瑞墓。


在参观海瑞墓的时候他说:

“海瑞的精神今天仍然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干部来海南一定要到海瑞墓看看。”


4年后,《大明王朝1566》问世,轰动各界。


编剧刘和平毫不客气地表示:

“我们这个戏一出来,标志着中国长篇电视剧的成熟。


不管你是哪个界的,文学界的,史学界的,方方面面的,最后都得承认,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学艺术作品。”


时至今日,《大明王朝1566》豆瓣评分9.8,稳坐中国好评率最高,长篇历史剧的头把交椅。



光是看演员阵容,清一色老戏骨,就足以让人放心。


有人看过整部剧后评价道:

“很多人说《人民的名义》是中国版的《纸牌屋》,这是高看《人民的名义》了。


而如果说《大明王朝1566》才是中国版的《纸牌屋》,这是高看《纸牌屋》了。”


不可否认,海瑞作为主角,刚正不阿,为民请命,是剧中的灵魂人物。


但其他角色人物丰满复杂,甚至亦正亦邪。


每个演员的生动演绎,都让这部剧大放异彩。


剧中的台词更是反复推敲,总有一句话,会戳中你的内心。




任何一句话,你不说出来便是那句话的主人,你说了出来,便是那句话的奴隶。


有人说,嘉靖皇帝糊涂,居然让大奸臣严嵩、严世蕃父子把持朝政,祸乱朝纲。


事情没那么简单。


历史上奸臣-昏君的组合,都是“昏君”的一手策划。


他们有很多想表达的想法,却不想明说,怕说出来被人诟病。


于是,“奸臣”粉墨登场。

他们洞悉“昏君”的内心想法,帮助“昏君”实现了他们不能明说的目的,也因此吸引了舆论的火力。


到头来,而“奸臣”则成了误国误民、人人唾弃的大罪人,遗臭千年。


而“昏君”只是一时糊涂,躲在幕后,避开了舆论的攻击。


这样的案例,每朝每代都在重复上演。


朝代虽然在变,人性却始终未变。


嘉靖心如明镜。


他爱财,想通过财富住更大的宫殿,聚集更多能人让自己长生不老,或修炼成仙。


但他不能明说,否则天下人都会视他为昏庸奢靡的皇帝,对其口诛笔伐。


严嵩看准了时机,他帮助皇帝向天下人敛财。


因为严嵩背负骂名,嘉靖许他高位,也对他的中饱私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就是一场君臣之间的交易。


看懂了这对组合,你也就看懂了职场上的很多门道(百度璩静事件……)






不能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隅。


朝廷将“改稻为桑”作为国策。


严家为了响应国策,不惜毁地淹田,也要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务。


以张居正为代表的,与之对抗的清流派按兵不动。


他们洞悉政策执行不下去,必会引起民变,借此推翻严党。


看到没有,即使是自诩正义的清流党派,也视人命如草芥。

百姓的命,只是他们推翻政敌的棋子。


唯有浙直总督胡宗宪看透了这一层,他也想到了更深的一层。


他一方面恳请朝廷收回国策,即使不成也最好拖延几年。


另一方面,他委身求赵贞吉火速救粮,赈济百姓。


他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国策只是一剂强心剂,短时间榨取巨额的财富。


但民为本,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只看到眼前的税收,不足以谋国。


同样的道理,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足以谋人生。


胡宗宪虽然是严嵩的学生,被人视为严党,却心系百姓。


又能在官场中最大限度地平衡各方利益。


也难怪剧中戚继光能对他忠心臣服。


嘉靖评价他:

“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






这个世上,真靠得住的就两种人:一种是笨人,一种是直人。


司礼监太监黄锦,看起来不如同辈的陈洪精明。


但他表现出的“憨傻”,却深得嘉靖的信任。


当陈洪被权力的漩涡越卷越深,作威作福而触怒太子,愈发显得黄锦更高明。


对于嘉靖而言,他并不会真正接纳一个精明的人留在身边。


因为太过精明的人会算计他。


算计他,就会算计他的儿子,等同于算计大明的江山。


这样的人可以享受一时畅快,却断然不能安稳落地。


有时候,学会藏拙,是一种更高明的处世之道。






海知县,我比你多当了几年官,送你一句话,在官场要和光同尘。


海瑞,字刚锋。


人如其名,刚直不阿,不阿谀奉承。


这样的人,是百姓心中的青天大老爷,是朝廷政局中的一盏明灯。


明帝朱元璋制定的官俸太低,因为是祖制,此后再没变过。


许多读书人寒窗苦读数十载,终于求得官运。


如果要求他们与海瑞一样甘受清贫,这并不现实。


所以海瑞,注定受到官场的排挤。


他之所以能够绽放光芒,是因为以徐阶为首的清流派,将他视作搅乱严党的利器。


嘉靖帝将他留给后代,也是为了控制贪腐,维护皇家的财产。


说到底,海瑞终究是高层的棋子。


没有他们的庇护,他的下场不言而喻。


与之相对的,海瑞的好友王用汲(字润莲)翩翩君子,不同流合污,也不选择与别人硬刚,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他与光同尘,却也能够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原则。


跟海瑞初次见面,他用两句话,便与铁石心肠的海瑞熟络起来,人情世故拿捏得恰到好处。


海瑞刚,润莲柔。


二人通力合作,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人说,王用汲可能是剧中最被低估的人。


就连海瑞也评价道:

贤者润莲,我不如你。”






做人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


杭州知府高瀚文一出场,观众就知道他并不适合做官。


他提出“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八字方针,来解决改稻为桑的问题。


他以为,只要农民们把田卖了,再给地主种植桑苗,既可以解决农民饿肚子的问题,又能落实改稻为桑的国策,一举两得。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在这样一个灾年,富户根本不会按照市场价去收田,他们会把价格压到极低。


这种事官员并不会插手。


他们只想着赶紧落实国策,将水田改为桑田,好应付差事。


高瀚文书生气太重,不了解人性。


他执意不肯同流合污,却被混迹江湖多年的富商沈一石用美人计,拉他下水。


这样一个天真无邪,人畜无害的人,注定难以在官场上混得开。


即使他如《黑洞》里的贺清明一样沉沦堕落,也会因为自己的良心备受煎熬。



事情发展到这,按照正常逻辑,一旦毁地淹田事发,激起民变,朝廷追究责任,高瀚文必定万劫不复。


在这关键时刻,胡宗宪不忍心他沦落,劝他及时行退,将自己绑缚押往京城,或可逃过一劫。


高瀚文辞官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


他与芸娘通力协作,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后面又为扳倒严党出了一份力。


高瀚文的经历告诉我们:


一个人在不适合自己的领域,付出再大的努力,终究是徒劳。


思危、思退、思变,放弃沉没成本,及时纠正自己,不会太迟。



好物分享


越是不顺的时候,

越要沉住气。

艰难的路不是谁都有资格走的。

天道酬勤,今天不等于明天。

生肖相伴,好运连连。






* 作者:有书京介,文章首发于有书(ID: youshucc),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发送朋友、转发朋友圈请随意。

知否大叔
这里有个三观超正的大叔,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