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提醒】快乐过寒假,安全不“放假”——防范电信诈骗篇

文摘   2025-01-26 20:15   山西  
近年来,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学生们由于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往往成为诈骗分子眼中的 “肥肉”。寒假期间,都是涉学生类诈骗的高发期,中小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增多,更给了骗子可乘之机,请广大学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一、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

1.免费皮肤“大陷阱”。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2.红包返利“杀鱼盘”。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3.“防沉迷”骗钱财。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4.假明星发“假福利”。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不法分子经常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

二、警惕伸向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黑手

1.反复对孩子强调,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二维码一律不听、不理、不点、不扫描,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2.告诉孩子,不要与网络上的陌生人聊天,不要相信网络上陌生人给予的好处或者威胁的话,不要根据陌生人的提示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进行任何操作。遇到类似事情要马上切断与对方的联系并告诉家长,如果被骗要马上拨打110报警。

3.叮嘱孩子,遇到“账号、银行卡异常被冻结” “按指引洗脱嫌疑” “逮捕证”“通缉令”“传票”等情况,千万不要害怕,应立刻告知家长,必要时报警求助。

4.家长也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对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支付设置安全措施,关闭“免密支付”,保管好支付密码,不要让孩子知道,避免孩子在受到哄骗、胁迫后被诈骗分子利用。

5.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加强教育和监护,将相关诈骗案例讲给孩子听,提高未成年人反诈意识。

稷山教育
解读教育政策,搭建交流平台,服务教育成长,促进教育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