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也在舞台之外
李谷一在武汉二、三事
载1982年11月9日《湖北日报》
作者题记:清理东西,在一张旧报纸上见到我写李谷一的一篇文章。重读一遍,尽管文章中写的只是几件小事,但我还是在时隔26年之后,再次为李谷一感动了。
1982年10月,李谷一率中央乐团来湖北演出,和全团同志一起住在我们学院(一所军校)的招待所里。我采访她两次,深深为她的敬业、奉献精神、她那严于律己的人生态度所感动,就写了这篇东西。现在演艺圈内有些人士很不自爱......如果他们能够像当年李谷一那样严格自律,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可能就不会冲撞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了。
李谷一是结束在襄樊、十堰的演出后,马不停蹄,直奔武汉的。来汉后感到身体不适去看医生,被查出心律失常、伴有早搏。医生叮嘱她一定要休息治疗。
从艺以来,李谷一最不情愿的事儿就是休息,她怕影响演出。离京前她的独生女儿刚刚摔折了胳膊,虽然牵肠挂肚,她却没有留在北京;来武汉前在十堰二汽8天演出11场,尽管感到十分劳累,还是坚持下来了。现在病了,她只是开了点药服用,依然坚持参加演出。她说:“观众需要我,我需要观众,我怎能休息呢?”
在武汉期间,李谷一抱病参加每场演出,当地的艺术交流活动,她也有请必到。一天,在赴武汉铁路局演出之前,李谷一突然一阵眼黑,心里发慌,汗珠从额头上渗出。团里同志劝道:“你今天无论如何要休息。”“不行啊!”李谷一倔强地摇摇头,“工人群众看我们演出不容易,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无奈,大家只好叮嘱她只唱一首歌。但李谷一见到台下人头攒动的热烈场面,即忘却了个人的病痛,像往常一样为观众唱了一支又一支。
“我也是普通人嘛”
李谷一在武汉时住在一所普通的部队招待所里,招待所是筒子楼,只有公共盥洗室和卫生间,饮食条件也很一般,而且仅靠大街,噪声很大。服务员王丽红心想:“像她这样有名的艺术家,为什么不去住宾馆呢?”一天,小王当面向李谷一道出了心中的疑惑。
“我也是普通人嘛,为什么不能住普通招待所?再说,住在这里有宾馆比不上的优势啊!”李谷一面对这个天真的小姑娘,笑呵呵地掰着指头数起住招待所的好处:一是可以更多地接触普通群众,二是节约开支,三是可以认识你喽……
一番话,拉近了知名歌唱家与普通服务员的距离。以后,小王留心观察,发现李谷一的确很普通:她留着普通人的发型,与一般城市妇女没有两样;她的衣着简单,随身只带着两、三套换洗的衣服;她梳洗时很少用自己的小镜子,总是在公共盥洗室里对着大镜子一挥而就;她具有普通人的思想感情,一次收到一封称她为“女士”的来信,李谷一很不适应:“为什么不称同志呢?还是称同志亲切嘛!”特别使小王感动的是,她同服务员、炊事员、电话员亲密无间,大家欢迎她唱首歌,她从不推辞,开口就唱。
小王信服了,李谷一的确是一位很普通的人。
“我没有什么值得可吹的”
李谷一在武汉期间,一位当地报社的记者三次走访她,希望写篇专访。她推辞不掉,只好答应下来,但声明:“千万不能吹牛,要吹我就说你不地道,写了也白写。”
两天后记者送来稿样请李谷一过目。她接过稿子,便一字一句认真推敲起来,近20分钟过去了,还在第一页上划来划去。又过了20多分钟,她对记者说:“稿子先放我这里,改好后我捎给你。”
稿子终于回到记者手里,仔细一看,那些赞美、抒情的语句统统不见了,代之以一些普通无华的文字;对某些细节的渲染,被逐字逐句地改写了;李谷一名字前那些带“家”的字眼,也被勾掉了!……
后来,李谷一给作者捎话说:“我这人怕吹,真的也没有什么值得可吹的,所以对你的稿子文字上改动得大一些,请原谅。”
多么平常而又掷地有声的话语呀!
(载1982年11月9日《湖北日报》)
—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