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11月9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6标全线贯通,为工程整体建成投运奠定了坚实基础。银线飞驰,纵贯神州,点亮沿途的万家灯火。
作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和骨干工程——西电东送工程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把充沛的电能源源不断从西部输送至东部地区,打造了一条中国能源大动脉。“蓝色海洋”铺天盖地,“白色森林”拔地而起,一片片光伏太阳能板、一座座风力发电站让广袤的西部地区充满活力。西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大基地建设“风光”正盛。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是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着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使命。这些绿色能源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广袤的西部地区正成为新能源建设主战场,横亘东西、贯通南北的大项目加速落地。在风光资源大省甘肃,河西走廊昔日苍茫的戈壁滩上,一片片光伏板汇聚成“蓝海”。甘肃金塔多能互补项目包括“10万千瓦光热+60万千瓦光伏”。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25594面单块面积达30平方米的高精度定日镜环绕着247米高的吸热塔,场景颇为壮观。吸热塔下,施工车辆往来穿梭,工人正在进行安装工作。该项目是国家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之一。项目预计于今年底建成并网发电,可实现年均发电量13.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8.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1万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关于项目的优势,金塔多能互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设置了低温罐,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后续运维人员的劳动强度;二是配备熔岩电加热器,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进一步推进降碳减排。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正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立足风光资源禀赋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项目落地。近年来,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等地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项目投资金额均在百亿元级别。2023年以来,首批开工的大基地项目陆续并网发电。2023年12月,我国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先导工程一期成功并网发电。库布齐沙漠项目以打造“绿色能源+生态治理”一体化基地为核心目标,以“光伏+”为基础,通过板上发电,板间、板下统筹兼顾特色生态修复、经济作物、造林绿化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从基地外围锁边林到内部道路防风林再到光伏场区经济林,实现“三级防护”“一地多用”立体生态修复。总装机规模为1600万千瓦,包括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改扩建先进高效煤电装机400万千瓦。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40亿千瓦时,将成为输送清洁能源的“沙漠绿洲”。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突破2亿千瓦。11月8日,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外100公里的戈壁上,最后一段输电导线展放完毕,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新疆段正式贯通。11月9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6标全线贯通,为工程整体建成投运奠定了坚实基础。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起于新疆哈密,止于重庆市渝北区,动态投资286亿元,线路全长约2290千米,涉及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是国家首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工程之一。该线路计划接入风电、光伏、光热等新能源1020万千瓦,新能源电量占比超70%,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色电力高速路”。随着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加速,新能源消纳问题愈发突出,跨地域电力输送需求增加。作为贯通“西电东送”能源大动脉的关键“血管”,特高压及电力系统建设成为国家电网投资的重点方向。特高压是指电压等级在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特高压技术允许跨区域进行电力输送,起到平衡各地区电力生产与负荷分布、促进新能源消纳的作用。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同时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3.4亿千伏安,总投资3800亿元。建设电力“高速路”,将有效将西部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资源外送,为东部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记者了解到,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疆电外送”第三条特高压直流通道。“疆电外送”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先后建成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的750千伏第一及第二通道、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形成了“两交两直”的“疆电外送”格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特高压交流线路19条,特高压直流线路20条,特高压线路的输电长度超过4万公里。在迎峰度夏期间,跨省跨区直流通道最大输电能力可达1.8亿千瓦。预计到2025年底,跨省跨区输电容量将达到3.6亿千瓦,电网对电力资源的承载能力和配置能力将显著提升。近年来,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清洁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2024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实现历史性跨越。截至9月末,国内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万亿千瓦时左右,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超过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快速提升,由于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不稳定性的特征,电网运行管控压力随之增加。作为一种电力系统调节资源,被称为“超级充电宝”的新型储能作用凸显。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势在必行。近年来,《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健全顶层设计,开展创新示范,加强行业管理,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瓜州干河口光伏项目为例,戈壁滩上,光伏板打造的“蓝色海洋”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宛若一幅美丽画卷。该项目由甘肃电投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装机总容量为200MW,配套建设了储能系统,于2023年成功并网发电。在甘肃省酒泉、敦煌、武威等地,记者了解到,当地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建设“光热储能+”电站,同时支持新能源发电企业通过合建、购买、租赁等方式建设电网侧共享储能系统;鼓励数据中心、5G基站等具备条件的用户建设新型储能项目,推动不间断电源、充换电设施等分散式储能设施建设。根据相关数据,预计到2035年,全国西电东送输电能力将超过5亿千瓦,可以支撑清洁能源装机约6亿千瓦,清洁能源电量占比有望超过六成,将有力推动落实各项能源转型承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广袤的西部地区,戈壁滩上“种太阳”正在成为现实,新能源“绿洲”加速崛起。一大批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展现出全新的面貌。“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在源源不断输出绿电的同时,将肩负起生态修复及治理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