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夜画丨唐伯虎:才子风流,悲情一生

文化   2024-12-13 21:02   广东  

唐伯虎

(1470—1524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寅在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全文5000字

阅读时长约15分钟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这一诗句因影视剧而被大家熟知,常被发在朋友圈聊以自嘲,我们可知出自何处?相比于其他吴中才子,唐寅跃升影视剧与民间传说的宠儿,被赋予了风流倜傥、妻妾成群、纵情书画、玩世不恭,妥妥的人生赢家人设,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真实的唐伯虎却是个极其悲情,被命运嫌弃一生的才子。他仕途受挫,半生穷困,最终孤苦终老。命运总是一次又一次地与他开着或大或小的玩笑,他却毫无还手之力。

 ▲ 图源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1


少年才子

唐寅,1470年3月6日出生,据传正赶在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唐寅,字伯虎。

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与母亲邱氏在苏州皋桥一带经营一家小酒馆,生意还可以。当时的江南经济比较发达,拥有“天堂”之称的苏州,商业和手工业都很繁荣,是“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的胜境。其父母所经营的酒馆处于苏州闹市,南来北往客人非常多,日子慢慢过得比较殷实。

唐伯虎的出生给一家人带来喜悦和希望,他自幼聪明伶俐,年少时便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唐广德常年做生意,日益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对年幼聪颖的唐伯虎寄予厚望,决心“贾业而士行”“用子畏起家致举业”,花重金请私塾教师教授唐伯虎。在这样的环境中,唐伯虎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常常手不释卷,夜以继日地苦读。唐伯虎性极颖厉,数岁即能为科举文字,十多岁时竟“不识门外街陌”,让周围的人惊叹不已。

 

《秋林读书图》 唐寅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唐伯虎立志要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十六岁那年,唐伯虎参加秀才考试,高中第一名案首,成为苏州府学生员,轰动了整个苏州城。弘治十一年(1498年),他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赴南京乡试,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扎实的学识,一举中得解元(第一名),成为了当时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新星。



2


坎坷仕途路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总是眷顾着这位才子。唐伯虎在24岁那年,人生开始出现变故,命运给了他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他所遭遇的失意和落魄,与性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唐伯虎之前的人生顺风顺水,极尽欢乐,在少年时与文徵明结识,性气相投,还得到文林与沈周的教导,随后与祝允明、徐祯卿相识,结为无话不谈的密友。名重江南的唐伯虎少年得志,多方之士争相与之交往,开始恃才傲物,甚至蔑视礼法,常“纵酒不事诸生业”,被人视为儒子狂徒。当时有一人张灵,为人好交游,常醉则使酒作狂,唐伯虎与他“臭味相投”,二人常有放浪不羁行为。可见,唐伯虎成名在少年,却逐渐迷失了自己。

《竹亭高士图》 唐寅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路遥在《人生》提到:“人生最忌讳的是少年得志,少年得志易翻船,大器晚成方为道。”现今社会对“少年得志”与“大器晚成”有不同的声音,但无疑少年得志,更是一场考验。少年得志的唐伯虎并没有继续这份命运的馈赠,而是迎来了悲情的一生。

大约在24岁左右,唐伯虎的父亲去世,不久,其母亲悲伤过度,亦随之离去。其妹在丈夫家病逝,妻子在生下孩子后,得产后热离世。刚出生的儿子,也在三岁夭折。同年,家族还有多位长辈辞世。“丧车屡驾,黄口嗷嗷”,这一连串的亲人故去,对于一直处于顺境,受万人瞩目的唐伯虎来说,是何等沉重的打击!他终日借酒浇愁,遗产几乎都败尽,街坊邻居纷纷投来了鄙夷的目光。一些好友见状,时常规劝他,祝允明曾提醒他说“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经历了一段灰暗的时光,唐伯虎终于幡然醒悟,遥想十六岁高中秀才第一名,名噪一时,如今已过十几年光阴,自己却虚耗光阴,一事无成。唐伯虎在《夜读》一诗写道:“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如此豪言壮语,可见其雄心。

明弘治十一年冬(1498年),唐伯虎坐船经京杭大运河赴京赶考,与其同船北上的考生中,有后来对之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人物——徐经,徐经头脑灵活,极通人情世故,常带着厚礼四处拜访活动。他们不仅拜访了吴宽、王鏊等人,还拜访了后来做了主考官的礼部右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事程敏政和礼部尚书大学士李东阳等人。程敏政非常欣赏唐伯虎的才学,在考试前私下接见二人。唐伯虎于程敏政家中乞诗序,以给梁送行,不料此举被人诬告为徇私舞弊。唐伯虎和徐经被捕入狱,程敏政也被罢官。在狱中,唐伯虎备受折磨,身心俱疲。最终,虽然查明二人并未作弊,但都被革除功名,发回原籍。有人认为举报之人是与唐伯虎同乘船北上赴考的都穆,也有人认为这次舞弊案并非针对唐伯虎,而是党争。《明史》卷二八六《程敏政》传载:“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明实录》载:“但言官劾其(敏政)任私之事,实未尝有。盖当时有谋代其位者,嗾给事中华昶言之,遂成大狱,以致愤恨而死,有知者至今多冤惜之。”

出狱后,唐伯虎踏上了苏州老家的归途,此番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知晓,别人无从体会,只能以“甚惜之”来表达对“南京解元”的一丝同情。或许,唐伯虎在京的遭遇,何尝不是他狂放自任导致的结果呢?回到苏州,迎接他的将会是什么?妻子的笑脸?朋友的恭贺?还是邻里的仰羡?这些本可属于自己的至上荣耀已不复存在。唐伯虎无数次在梦中演练过骑着高头大马,前有鸣锣开道,后有万众簇拥的场景并未变成现实,也没有实现父亲“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的遗愿。

至此,唐伯虎变本加厉回到南京乡试前的狂放状态,常恣意醉饮,出入妓院,在声色场中寻觅所谓酬唱知己。现存伯虎词中,几乎都与声色有关。《闲中歌》:眼前富贵一枰木,身后功名半张纸。古稀彭祖寿最多,八百岁后还如何?请君与我舞且歌,生死寿天皆由他。《漫兴》十首之一:此生甘分老吴阊,宠辱都无剩有狂秋榜才名标第一,春风弦管醉千场。都可看出唐伯虎因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心灰意冷,对仕途充满了厌倦和绝望。



3


桃花庵里诗酒趁年华

科举梦碎后,唐伯虎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游历名山大川,结交文人墨客,以诗酒自娱。他的足迹遍布江南水乡、塞北草原、中原大地,每到一处,他都用心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美景,将这些感受融入到自己的诗画。

《赠月溪上人图》 唐寅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祝允明在《唐伯虎墓志铭》中说:“唐寅放浪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暂归,将复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旧绪……”后人推测唐伯虎可能曾两次至徽州,唐伯虎后来皈依佛教,跟此次出游不无关系,因为他所到之处皆有著名寺刹,又是极失意之时,难免要影响到他的人生观,因此他“胸次悠然觉静虚”了。这次远行,也是他后来进行绘画艺术的一个新起点,以至于后来他成为“吴门四家”乃至“明四家”之一。

《唐寅集》中有一首著名诗歌《桃花庵歌》,是他“半醒半醉”生活的写照:“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桃花庵”是唐伯虎在游历时,找到的心灵慰藉之处——桃花坞,地处江南水乡,风景秀丽,是文人墨客们理想的隐居之地。唐伯虎在这里建造了一座桃花庵,自称为桃花仙人,过着一种与世无争、自在逍遥的生活,桃花庵建成那年,唐伯虎约三十八岁。

在桃花坞里,唐伯虎创作了大量的画作与诗歌。他的画作不仅展现了桃花的美丽和娇艳,更通过桃花的形象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歌,也常悲人生之无常,宿命论思想占据他的思想的主流,越来越空幻。

《洗马图》 唐寅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本可在桃花坞渡过自由余生的唐伯虎,在明正德九年(1514年),命运之神再次捉弄了他。分封于江西南昌的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当时他知道唐伯虎的名气,重币聘之当师爷。朱宸濠一慕唐伯虎书画兼长,欲作十美图以献武宗。唐伯虎以为这是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翻盘大好时机,爽快应朱宸濠之聘约赴南昌。赴南昌后,唐伯虎慢慢察觉到朱宸濠的谋逆之心,无奈之下,他选择“佯狂嗜酒,露其丑秽”,每天早上狂饮一坛酒,脱了衣服往南昌城狂奔一圈。用尽一切办法装疯卖傻的唐伯虎,终于被朱宸濠赶走。有了南昌之行教训的唐伯虎,回到苏州后,再无功名之念,真正做起了“桃花仙人”。

如今,当我们再次走进桃花坞时,那座古老的桃花庵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桃花依旧笑春风,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关于唐伯虎的传奇故事,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感受到他当年的风采和魅力。



4


凄凉晚景

“十朝风雨苦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唐伯虎的《贫士吟》,用凄凉的笔调描绘出他穷困潦倒的晚景,几乎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靠朋友救济勉强生活。从晚年的诗歌,看出了他的悲凉,也能感悟到他高度的超脱。明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二日,一代才子唐伯虎溘然而逝,享年54岁。死前留有《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墨牡丹图》 唐寅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5


艺术成就

被命运嫌弃一生的唐伯虎,晚年不再对仕途充满凌云壮志,而寄情艺术,至此中国艺术史也多了一份不朽的传奇。

“明四家中”,唐伯虎地位虽比不上沈周和文徵明,但他的绘画面貌为最多,对山水、花鸟、人物、书法无所不精,属于全才型画家,其中尤以山水、仕女画著称,清朝乾隆皇帝极为喜欢唐伯虎绘画作品。

他的人物画具有高超的写实功力,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仕女画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条劲细,敷色妍丽,气象高华,出自南宋院体画。另一种是脱胎自南宋院体,笔墨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由工丽变为简逸,代表作有《孟蜀宫妓图》《牡丹仕女图》《秋风纨扇图》等。

他的山水画作品气魄雄伟壮阔,造型严谨准确,笔墨精湛高深,画风构图简洁清朗,用笔多为细劲中锋,犹如游丝描,纤而不弱,具有刚柔相济之美。同时,他善于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使得画面既有层次感,又充满了性格特有的灵动之美。其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主要学习了南宋李唐、刘松年的院体画派,兼学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同时参合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面布局严谨,造型真实生动,皴法斧劈,墨色淋漓。另一方面,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将绘画推向了新高度,充分体现了他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代表作有《溪山渔隐图》《松溪独钓图》《江南春卷图》等。

《江南春图》 唐寅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唐寅的书法不及绘画、诗文出名,但天分也极高,主要学赵孟頫,更受李北海影响,大多作品都是行楷书或者行书,风格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很多是不经意创作的,将书法当作诗、文的表达载体或者画作的题跋,流露出率意的性情。如《行书题松崖图诗》,整体结字扁平,略微倚侧,字与字之间略有连结,率性飞扬。“岂若履扁石?不复伤朝花”,通过对比,表明不似行走在扁石上那般不稳定,不再为朝花的凋零而感伤,而追求内心的安定,这是他坎坷一生终归于慧定的真实写照。

《行书题松崖图诗》 唐寅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才子唐伯虎的传奇一生,是明代艺术家的缩影,纵使他万千才华,也终抵不过命运的百般刁难。他的命运沉浮又何尝不是现实中很多人的写照呢?或许我们都可以把苦难炼成了伤疤,然后又在伤疤上开出惊喜的花。

一位网络读书博主都靓谈唐伯虎时说:“唐伯虎的一生,我想是被误读的一生,可那又怎么样呢?人生如戏,别人不过是观众,而他才是唯一的主人公,就像崔健《假行僧》里面的那一句歌词:我要这所有的所有,但不要恨和悔。我要让人们都看到我,却不知道我是谁。大好人生,愿我们都能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唐解元一笑解姻缘》中,唐伯虎与秋香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人们眼中的唐伯虎始终风流倜傥,过着潇洒快意的人生,这是世人对唐伯虎,更是对自己的美好期许,至少在我们的故事里,人人都可以美满幸福。

 ▲ 图源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全文完

     参考资料:

  1. 《唐寅绘》:陈传席、谈晟广著

  2. 《明四家之一,为何唐寅被誉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3. 《才子唐寅》

  4. 《被嫌弃的唐伯虎的一生》(影视素材)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文|邵兰珠

排版|翁梦榕

审核|邹杰杰 黄亮

审定|冯清源


更多参观攻略请戳↓

 免预约进馆!交通、楼层导览...新馆游览官方全指引

 新展厅正式开放!史诗级大片感,如梦似幻

 “小金碗”微信表情包2.0上新!申请加入聊天


(温馨提示:展厅温度较低,

各位观众可多准备一件薄外套哦!)


广州艺术博物院丨广州美术馆
广州美术馆成立于1957年,2000年扩建为广州艺术博物院,后被评为“国家重点美术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2023年,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建成开放,以“岭南风范、湾区气派”为基点,全方位打造“国内标杆、世界一流”的艺术殿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