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7月底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历时12年终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9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全球罕见的以“轴线”形式成为世界遗产的存在。古人自《周礼·考工记》中获得灵感,奠定了中轴线的雏形,明清等历代皇帝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张、布局,最终呈现出了东西对称、贯穿南北的理想都城典范,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见证了无数时代洪流和重大历史事件。在这条长达7.8公里的街道上,钟鼓楼、故宫、天安门、天坛等诸多地标建筑井然有序的被串联在一起,琉璃黄瓦与高楼大厦并肩而立,延伸至天际,传统与现代在此刻完美交融,是老北京的风韵,也是北京城的一抹亮色。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北京中轴,以不同的主题线路重新了解我们所熟悉的建筑,深入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俗语说“晨钟暮鼓”,在许多老城区,钟楼、鼓楼的存在是一代人无法割舍的回忆,北京的钟鼓楼亦是如此。钟鼓楼位于中轴线的北段,在周围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衬托下显得异常高大,将繁华的商业街与古朴的四合院划分开来,万宁桥横亘在玉水河上,两岸杨柳依依,为中轴线增添了一抹柔情。漫步在纵横交错的胡同间,抬头不经意瞥见钟鼓楼的身影,伴随着晨光暮色,“晨钟暮鼓”在此刻变得具象化起来,仿佛回到了四九城,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在袅袅炊烟中归于北京的市井生活。同中轴线地位一样不可动摇的,是位于中轴线中段偏北的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苑,只有亲身置于宫墙下,才能真切感受到它曾经的辉煌和荣耀。如今的故宫早已成为博物院,在那红墙琉璃瓦下,是上百万件的珍宝文物,从端门一路向北,太和门广场、御花园等早已在电视剧中见过的场景熟悉又陌生,整齐的沿着中轴线排列,暗藏着以“规划有序”为基准的皇家宫殿礼仪秩序。如果想要俯瞰故宫,景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家园林,景山中峰曾是老北京的制高点,站在山顶的万春亭,就能够俯瞰整个北京中心城区与故宫的全貌,恢宏庞大的宫殿群显得格外震撼。在《周礼·考工记》中曾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是当时人们对城市布局的理想化状态。而在故宫的端门附近,一侧是祭祀社稷的社稷坛,一侧是举行祭祖大典的享殿,沿着端门呈左右对称,堪称“左祖右社”的范本。值得一提的是,太庙享殿采用的是重檐庑殿顶、三重须弥座和十一开间的建筑格局,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唯有太和殿,可以说是将明清时期“敬天法祖”的传统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线路: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城楼到了中轴线中段南部,天安门广场直到正阳门楼,严谨的对称布局在现代化建筑下显得与众不同起来,同时也是许多人第一次来北京必去的地方。透过天安门广场前迎风飘扬的旗帜,仿佛可以看到中国的近代历程,黄瓦红墙的城楼庄严肃穆,散发着凛然正气。同样不容错过的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底部八幅汉白玉浮雕早在小学课本中便听到过关于它们的故事,中国国家博物馆则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辉煌。站在正阳门箭楼上远眺,一侧是承载着新中国历史的建筑,一侧是传承了数百年的北京老字号,过去、未来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在此刻汇聚交融,见证着北京的变迁。天坛位于中轴线的南端,明清时期,历代皇帝会在孟春时节来到这里祈祷祭祀,蓝瓦红柱、鎏金宝顶,远远望去便是金碧辉煌。天坛的设计也暗藏着许多细节,圆形的祈年殿与方形的广场寓意着“天圆地方”,在祈年殿一旁的祭天礼仪馆里可以详细的了解到古代祭天礼仪的演变过程,包括各种祭天礼器,祭天乐舞馆中还陈列着编钟、编磐等乐器实物。太岁殿的先农坛据说是祭祀时皇家人员亲耕的地方,从历史演变、乐舞制度、身临其境等方面沉浸式了解古人祭祀祈福的场景。关注下方携程旅行网视频号,跟随我们的脚步在世界中游走,探索同款浪漫,跨越每一个不同的神秘境地,陪你一起看世界最美的风景。
【转发】给更多的人看到,一起环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