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促项目40个,帮促资金2943.27万元!“五方挂钩”赋能乡村振兴“加速度”→

政务   2025-02-01 16:01   江苏  


“五方挂钩”是指江苏省级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苏南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区)与苏北经济相对薄弱的县(市、区)挂钩帮扶,是具有江苏特色的帮促机制。2024年,我区充分利用省“五方挂钩”单位和省委乡村振兴工作队力量支持,全面强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资源引进,挂钩帮促村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得到进一步改善。

走进渔沟镇振兴村的一家花生生产加工企业,工人们正在对加工好的花生进行分拣包装。振兴村素有种植花生的传统,当地盛产的北吴集小花生在周边地区小有名气。过去,受困于较低的晾晒、仓储、深加工等能力,振兴村的花生产业一直未能实现更大突破。如今,在省委驻淮阴区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助下,这一现状将得到改善。“工作队来了之后,投入了340万元的资金为我们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厂房,解决了花生零散的交易、仓储、筛选甚至是烘干问题。应该说这个项目给我们村未来花生产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村里也打算从种植到加工进一步谋划花生产业,让花生真正成为振兴村全面振兴的加速器。”渔沟镇振兴村党总支书记王松涛对发展小花生这一特色产业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出行道路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不少自然村因为缺少照明设施,一到晚上村里便是漆黑一片,村民晚上出行很不方便,大家都很期盼在路上安装路灯。渔沟镇徐赵村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了解群众的诉求后,省委驻淮阴区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实地勘察,协调资金在村里主干道沿线安装太阳能路灯,方便群众晚间出行。“安装路灯是我们徐赵村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我们村民晚上有的年纪大一点的,吃过晚饭散散步,或者串串门就方便了,也安全了。”看着工人们把一盏盏路灯竖起来,渔沟镇徐赵村村民刘彩同高兴得合不拢嘴。

自2024年6月进驻渔沟镇以来,省委驻淮阴区乡村振兴工作队充分发挥资源人脉优势,统筹各方面资源要素,聚焦医疗帮扶、教育帮扶、产业布局、惠民实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迅速补齐了一大批民生短板弱项。累计共实施项目4个,其中产业类项目1个,总投入达到400万元,为渔沟镇实现产业振兴、富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渔沟镇的全面发展是“五方挂钩”机制在我区落地生根的一个生动实践。近两年来,全区共吸纳“五方挂钩”帮促项目40个,到位帮促资金2943.27万元。2024年,9个省定重点帮促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50万元,挂钩帮促村的发展面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我们将持续聚焦淮阴的产业布局,强化调研、找准定位,让更多的项目进入我们的发展库和项目库,进一步地推动产业走深走实,加快把淮阴区建设为农业强区,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省委驻淮阴区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王杏周表示。


融媒体记者|张儒家 杨彪

一审|马春琴 二审|杨剑锋

三审|姚静


投稿(合作咨询)热线0517-83310028

投稿邮箱:hyxfhy616@163.com



在看+点赞
送你小心心呦

幸福淮阴
推广宣传淮阴区委区政府的各项政策,传播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动态,沟通联系广大基层,推介宣传淮阴本土资讯等。投诉举报电话:0517-8331002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