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怎样紧扣地方特色,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在9月29日举行的重庆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市教委、我市部分大中小学校以及区县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围绕相关话题进行交流。
学思用贯通推动高质量发展
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平均在96%左右
“今年我们新增了一个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西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这是学院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成效。”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杰说道。
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通过实施“攀登战略”“名师战略”“使命工程”“名校战略”,开设“教育强国”“大国三农”“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思政课程群,联动历史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学科,打造“数字思政”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新突破”,提升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新质效”,彰显社会服务与咨政建言“新作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联盟,牵头成立重庆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联盟,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学科影响力、引领力和辐射力。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平均在96%左右,本科生考研升学率达到60%。
“红色记忆”研学中心
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精神浸润
职教学生思政课怎么上?对此,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方法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四有四域四类”红色大思政育人体系,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所谓“四有”是指“大思政课”内容体系,“四域”指方法体系,“四类”则指师资体系。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邹晓波解释,例如,该校结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以“故事会”为牵引,激发兴趣;以“研讨会”为核心,夯实理论;以“演练会”为拓展,强化感受;以“总结会”为关键,筑牢信仰,以此拓展“大思政课”课堂讲授场域。
此外,该校还在全市高职院校中率先建成集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研究、体验于一体的“红色记忆”研学中心。目前,该研学中心获批成为重庆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邹晓波称,“学生们走进研学基地,在情景式的沉浸体验中收获思想共鸣,让他们在亲身体验的同时有着更深入的理解、更深刻的精神浸润。”
推动思政大课程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
擦亮“红岩思政”名片
“思政课不是硬性贴标签、空喊口号,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中。”重庆一中党委书记唐宏宇介绍,近年来,该校不断改革创新,围绕“1458N”红岩思政育人体系,以“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为载体,系统化、特色化建设“红岩大课堂”,引导学生传承红岩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在校内,该校打造“四·二一”革命文化广场、革命烈士浮雕、校史展览馆等,构建了“红岩思政”大场景,让师生在校园文化生态场中接受红岩精神熏陶;在校外,与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等场馆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将思政课搬到革命文化场馆,丰富“红岩思政”教育资源,推动思政大课程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在共享共建方面,与重庆大学和8所中学、19所小学成立共建联盟,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红岩思政”育人一体推进、统筹协调。
此外,为了提升育人实效,该校推出《红岩铸精神,党员传丹心》等思政“金课”,其中,《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微课入选全国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案例,组织学生到红岩联线担当红岩讲解员志愿者等,用“行走的思政课”擦亮“红岩思政”名片。
校地共建
打造“初心”思政研学品牌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牟小洋介绍,近年来,该校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内涵建设,校地共建,打造“初心”思政研学品牌,构建新时代农村学校育人新格局。
目前,该校已建成偏岩坝户外拓展基地等研学项目6个,推出“一苦一甜”业态园等研学阵地10处,整合形成3500平方米室内课堂、16处户外课堂,开设“邹妈妈脱贫故事”“守蜂人探秘之旅”等4套体系22套研学课程;聘请华溪榜样马培清、全国劳模王祥生等7名党员担任“思政讲解员”;成立由共享农庄经营业主、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等组成的特色思政讲师团,吸引县内外40多所学校来校参观交流,今年3月,学校获评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一体化建设
课课有思政、班班有精品、校校有特色
“南岸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教学融通、队伍打通、资源互通,着力打造‘大手牵小手’思政教育品牌。”南岸区政府副区长蒋文新介绍,近年来,南岸区着力推动教学一体化实施、推动队伍一体化建设、资源一体化融合。
强化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四方联动,以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为抓手,汇聚思政课一体化的育人合力;借力在区高校,形成大中小学一体化各有侧重的项目研究共同体,构建课课有思政、班班有精品、校校有特色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坚持数字赋能,运用“掌心南岸”APP等云平台,逐步完善“南岸区大思政课”“南南思政小讲堂”“六个100+”(100+思政金课、100+思政基地、100+思政讲师、100+思政课丛书、100+思政故事、100+思政课影片)等融合育人线上资源,架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资源。
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培育“知行合一”的大先生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着力培育‘知行合一’的大先生,为落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提供了坚强保证。合川区委副书记秦敏称,近年来,该区充分发扬陶行知教育思想集大成之地的独特优势,通过筑牢“先生”信仰,培养政治强、情怀深的思政课教师;增强“先生”学识,培养思维新、视野广的思政课教师;涵养“先生”修为,培养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开创了思政育人新局面,获评重庆市首批师德师风教育实践基地,打造“四心向党”市级德育品牌。
目前,合川区联合全国四省市七区县开展“重走行知路·共育大先生”等系列活动,搭建思政课教师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组建12个思政工作室,打造精品思政金课90节。
我市将在4个方面下功夫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称,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着力抓统筹、抓关键、抓重点、抓根本、抓品牌,有力推动了全市各校思政课改革发展。
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我市将在4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用好“主渠道”,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办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二是进一步巩固“主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三是进一步建强“主力军”,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以高素质教师支撑高质量思政课建设。四是进一步强化“主心骨”,从严压实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政治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和督促检查。
来源丨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丨匡丽娜 张珺
声明丨“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