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加拿大传教士毕竟成和安徽人翟士发一起,在青山街后巷15号造了两间房屋,创办了育英学堂,规模甚小,第一年只招收学生17人。
1906年,育英学堂改名为“萃文书院”。因为学院房屋狭小无法容纳越来越多的学生,1909年,毕竟成卖掉了鼍(tuó)龙山(现名土龙山)的私宅和地产,得银万两,在凤凰山购地兴建校舍,以扩大办学规模。
1912年,教学楼和教务处两幢楼房同时竣工,遂将萃文书院迁至凤凰山新校址。到了1921年,萃文书院更名为“萃文中学”,并增建了膳堂和大礼堂。
萃文中学的教学楼(竟成楼)坐东朝西,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656平方米。主楼有三层,门楼四层,红砖墙,黑色铁皮屋顶,水磨石地面。教学楼呈南北向,中间设内走廊,两边对称,各有6间教室,宽大的拱门劵窗既通风又明亮。教学楼南面的教务处坐西朝东,两层楼,红砖墙,黑色屋顶,券形窗,下有1米高的防潮层,与主楼的风格一致。
萃文中学学风严谨,校规极为严格。学生必修科目有:圣道、英语、算术、代书、测绘、理化、天文、生理学、修身、舆地、国文和音乐。
萃文中学是芜湖富有开创性的教育中心之一,它把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如注重物理、化学、艺术、外语的学习,这些教学活动在今天看来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虽然学校由外国教会创办,但萃文中学却有着爱国、民主的光荣传统。1919年,萃文中学学生们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学生代表翟宗文则当选为芜湖学生联合会副会长。1921年,该校学生声援安庆“六·二”惨案。1923年萃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共青团”。1925年芜湖教会学校发生的反奴化教育风潮,萃文中学不少学生积极响应,参加罢课、请愿、退学等各种活动,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大批学生从萃文中学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冯玉祥将军还特地将自己的女儿冯弗送到萃文中学重庆分校读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年底芜湖沦陷,校长万树庸和夫人王璋克服重重困难,将萃文中学迁至四川重庆磁器口,曾一度聘请梁漱溟为董事长,还常常邀请社会名流如邹韬奋先生等来学校讲课。
抗战胜利后,1946年春,学校迁回凤凰山原址。1947年秋,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来萃文中学参观,使这所学校名气大增,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1952年,该校由芜湖市人民政府接管,改为芜湖四中,后又改为安徽师范大学(时为皖南大学)附属中学。
1978年,学校获批省属重点中学,后被评为省示范高中,是全国百强名校。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走出了杰出的革命家、文学家阿英,著名的医学家吴绍清,科学家侯学煜、侯佑棠、宁津生、章新润等,更有一大批优秀学子分布在祖国和世界各地,为芜湖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 本 期 话 题 】
主播 | 伊凡
本文来源 | 镜湖发布、芜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