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团体标准T/CES 290-2024《电力作业安全管控智能装置技术规范》于2024年9月4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电力作业安全管控智能装置总体要求、技术要求、安全防护要求、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要求。
1. 标准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1)起草单位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亿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主要起草人
李强、庄莉、梁懿、赵峰、刘迪、王秋琳、陈锴、李温静、杨庭、伍臣周、邱镇、张帅、张冀川、吕君玉、李炳森、赵林林、黄晓光、黄吕超、潘轲、罗华峰、王刘旺、张亮、叶文良、潘进土、阎誉榕。
2. 标准制定背景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可靠、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居等问题。目前,电力企业在安全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但与电网的发展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主要还是采用传统人盯人的安全管控模式,存在监管效率低、监管不全面等问题,且现场安全管控人员数量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需求;二是电力作业现场智能终端应用逐渐增多,但各类终端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在安全生产管控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合力。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手段适应电网模式的变革,为电网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全面、精准、即时的智能服务,提高电网可靠运行和安全管理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电力生产企业现场作业安全管控,如何标准化产品、如何同步实施相技术路线,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就成为了当前行业主要设备供应商共同需求。
3. 标准主要内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作业安全管控智能装置(以下简称“装置”)技术规范,包括总体要求、技术要求、安全防护要求、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输电、变电、配电及基建等专业各施工作业现场通用安全管控智能装置的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主要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
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2423.3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温湿热试验
GB/T 2423.10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14598.3—2006 电气继电器 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GB/T 14598.27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 27 部分:产品安全要求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34980.1—2017 智能装置软件平台技术要求 第1部分:操作系统
GB/T 41867—2022 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术语
ISO/IEC TR 30164: 2020 物联网(IoT)边缘计算(Internet of things (IoT)-Edge Computing)
(3)术语及定义
主要包括电力作业安全管控智能装置、附属接入装置、关键零部件、AI分析模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模型、本体软件的定义。
(4)缩略语
主要包括AI、LoRa、Wi-Fi、4G、5G、AP、CPU、SQL、API、Web、XSS、HTTP、HTTPS、SSL、TLS、RESTful、ARM的说明。
(5)总体要求
主要描述了装置在电力作业安全管控业务需求,装置硬件、软件模块构成及通用功能要求。
(6)技术要求
主要规定了装置的应用环境条件、硬件功能、软件功能、硬件性能、操作系统及软件、接口、工作电源等要求。
(7)安全防护要求
主要规定了装置的硬件层、系统层及数据安全要求。
(8)检验规则
主要规定了装置的检验类别、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到货检验要求。
(9)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主要规定了装置的标识、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4. 标准制定效益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稳步推进,电网结构越趋复杂,电网规模持续扩大,电网建设、检修等施工作业任务繁重,“作业、风险”两多趋势递增,现场作业安全管控难度大。作业现场推广应用智能装置具有低时延、高可靠、海量连接等特点,并在作业现场开展违章、风险研判,以产生更快的服务响应,满足现场实时安全管控需求,能够很好解决云端违章分析时效性不足、资源调用压力大等问题,已成为电力作业现场安全管控应用趋势。本标准面向电力输电、变电、配电及基建等专业施工作业现场智能化安全管控需求,规范了智能装置硬件、软件模块总体架构及功能、性能等要求,为电力作业现场通用安全管控智能装置的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提供了规范指导,有利于推动电力作业现场智能装置的标准化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示范意义。
(供稿:标准化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