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春晚主题推文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删了,这里补发一下,略有删改)
乙巳蛇年春晚最好笑的节目,我推荐黑科技机器人扭秧歌。
知道春晚会整,但没想到能整出“机器人扭秧歌”这样的活来,扭起来甚至比我太奶还好看……
我的感觉是,央视春晚正在进行自我调整,跟大众一起进入“后春晚时代”。
过去那“文化年夜饭”的属性不断消退,整个过程中有亮点、也有不太“完美”的地方……看春晚的“变化”,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
春晚开始收敛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乙巳蛇年春晚有一个特点,就是遍布中年人熟悉的老面孔。晚会中高光的记忆点确实是由活跃于上世纪末的艺人们撑起来的。
我很喜欢《借伞》这个节目,原本以为只是一个伪装成小品的戏曲串烧,但赵雅芝和叶童出现的那一刻,就冲这个镜头,本届春晚没法给差评。
毕竟我磕的CP剧没播完就BE了,我奶磕的CP舞了三十几年还上了春晚。
还有王菲、梁静茹的表演,不仅在现场“唱哭”观众,电视机前也一定有人哭。
尤其是王菲的嗓音,从1998年首次登上春晚到如今,时隔27年,一如既往空灵清澈。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春晚的想法是“讨好所有人”,想用雀跃的孩子讨好家长,想用流量明星的“劲歌热舞”讨好年轻人,想用每个剧种几分钟的串烧戏曲和“夕阳红”讨好老年人……
很多时候,这种使劲都是吃力不讨好的,甚至年轻人反应最激烈,因为他们“吐槽力”更强,实际上老年人也是不太满意的。
说到底,硬造标签贴给不同年龄群体是不行的。
举个例子说,赵雅芝和叶童是八零后的童年回忆,00后看到就会转台吗?
不是的,年轻人同样能从她们身上感受到那份历经漫长岁月的深情长情。
所以,真正有效的推荐是“我觉得这个真的好”,是推荐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而不是揣测对方的喜好,把网络流行语和火爆的明星造进节目里。
这是春晚新近学会的事情,非常好。
语言类节目:“新喜剧”与春晚,还需再磨合
这次网友讨论度比较高的,还有语言类节目。导演从“喜人”等网络综艺中挖掘出不少新人,但演员表演明显拘束,观众笑不出来。
岳云鹏孙悦的相声反响一般,沈马的小品CP爆改小妈文学,爱人爆改丈母娘,上完一点价值故事戛然而止,《虎父无犬子》里小明妈妈重生成了小明爷爷,但少了师娘就像少了灵魂……为啥?
我的看法是,现在流行的几乎所有“新喜剧”,是踩着以春晚为代表的“旧喜剧”登高,观众对他们的喜爱中有一部分,是“你不那么板正,有一些新的想法”。
喜人的舞台上,“该包饺子了”不止一次当做梗来讲。现在他们自己上了春晚,也就天然废了一半的武功。
另一方面,这些新喜剧在这个随时可能引发吐槽的大环境下,同样是战战兢兢的。
就像脱口秀议题可以归结为三类:“性别”、“职场”、“生活吐槽”……这些相对单薄的内容在开放麦的小场子里,撑得起一场表演,在上亿人的大舞台上,它缺乏艺术的内核与感染力。
土豆这次又没上春晚,只能在微博上“我什么时候才成角啊”,庞博回复他“要不找个量角器量量呢?”
这就很好笑,四川省青年幽默家土豆在“解构春晚喜剧”上比很多喜人都强,但你真让他上一个春晚试试?未必效果就好。
春晚的内向收缩:当春晚开始使用“内部梗”
有人注意到,春晚开始有了很多“内部梗”,比如调侃撒贝宁的身高、让撒老师收集不同生肖的帽子,让尼格买提参与魔术做他的表情包……
“内部梗”的流行,意味着春晚正在进行一场自我进化——
春晚的自我定义正在发生变化,从“世界关注、全国观看”开始逐渐蜕变为“做一场质量过得去的年节晚会。”
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好事。
春晚的起点就是央视的“内部创新”,在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后,它的姿态始终是扩张的。
一台原本旨在热闹、添喜气的晚会能够成为全民文化符号,因为当时文化消费市场的极度饥渴,观众看不到高质量的节目,央视春晚就成了一种特别的仪式感,供应春节期间的文化消费。
到了物质丰富的21世纪,央视春晚的扩张期结束了,地位不降,但是观众群体不一样了,大家对它有了更多的期待。当春晚意识到这一点,也经历了许多痛苦的调整,我是在这几年春晚中,明确看到它“认命了”——
做回一台“晚会”,放弃更多“形而上”的东西,把架子做小一点,当春晚学会做减法,它和观众都变得更舒服。
结语:
这两年,我们还能看到春晚在形式上、内容上的“扩张”。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异地分会场”制度的逐渐成熟。
今年无锡的思路很好,从小河到太湖,从古典妆容的唐诗逸起舞到千帆竞发的阔大水面,艺术表现力很强;
重庆的分会场更有意思,无人机、塞力斯灯光秀、千厮门……5000年历史是我们珍贵的财富,重庆选择讲述现在和未来的故事,这是文化自信的样子。
许多人也注意到了,今年春晚的“会场”有点当年“初版会场”的意思,观众容量和舞台面积都变小了。
但随着“内外景”结合越来越寻常的出现,电视观众可以看到机器人扭秧歌,看到不同城市夜空中无人机和光幕,看到真实的海军舰艇上官兵和舞台上的演员唱同一首歌……这可以被看作春晚在技术上实现了扩张。
当“必须完美”的理念内核开始退缩,自然也会留出更多的空间,让各种讨论自由生长,然后春晚就能重新回到讨论的中心。
一台晚会,总是会同时有高光和失误、创新和守旧。
只有当我们不再期待它是完美的,它才会是“本来的样子”,这样子也许不是100分,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这届春晚你喜欢哪个节目?
来评论区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