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李运富在韩国延世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李运富,原衡阳师专1977级学生。2014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已退休),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语委科研基地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宣部等八部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郑州大学)负责人,郑州大学特聘首席教授,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汉字汉语研究》主编;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科会议评委,教育部高校中文类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曾任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汉语文字学研究所所长、郑州大学文科学部学位委员会主任、文学院院长、《励耘语言学刊》主编、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学术委员、辞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律语言规范专家、中国文化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东亚文化交涉学会会长等。他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和古文献的教研工作,已出版各种著作40多部/套(含合作和主编),已发表各种文章230多篇(含合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部省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10多项,获教育部高校社科成果奖2次,其他各种省级奖励10多次。
投身学术,辗转多地求发展
李运富是1977年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届考生。毕业后,按政策他被分配到常宁二中任教。在衡阳师专教古代汉语朱维德老师的力荐下,李运富最终站在了衡阳师专的讲台上。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1982年,他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一年;1983年,他又参加了在大连举办的“训诂学讲习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没有电脑,没有网络,一般学校期刊也不全,学术信息搜集困难。湖南省语言学会会长李维琦老师把衡阳师专的李运富和娄底师专的彭蓬澍两位老师抽调到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开展国内外语言文字学研究成果的搜集和综述工作,他们居住在简陋的山洞招待所,每天到图书馆查阅图书十几个小时。他们认真研读每一篇文献,仔细分析其中的思路、方法和结论,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梳理出发展脉络、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揭示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就几万字的长文《1977~1984年古代汉语研究综述》在《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古汉语专辑)上发表,相关分题综述文章也相继问世。在学术信息获取途径极其有限的20世纪80年代,如此详实完备的综述文章,对学者而言无疑是旱季甘霖。
1985年,李运富考取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生,198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求学期间,李运富通读了《尚书》《诗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和学术专著,培植起深厚的学术功底,并作为唯一编辑参与创办全国第一家《古汉语研究》学术季刊。
1993年,李运富到北京师范大学读博士后,转向汉字学研究。他克服古文字材料提取的种种困难,于1996年完成博士论文《楚国简帛文字构形系统研究》(1997年出版),成为首部对楚国简帛文字构形系统进行客观描写和理性分析的专著。
他注重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汉字研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李运富看来,以前的汉字学研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传统文字学的“形音义”综合模式,内容太庞杂;二是现代汉字学的“唯形模式”,内容又太单薄。20世纪90年代开始,李运富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创造性提出汉字的本体应该具有形体、结构、职用三维属性,从而建立“汉字学三平面理论”,并在该理论指导下撰著《汉字学新论》,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奖。“汉字学三平面理论”影响了大批学者的治学路径,开创了汉字学研究的新局面,不仅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而且有关著作被翻译成英文、韩文、越南文等在外国出版和传播,其中《三维汉字学》(韩文版)、《汉字学新论》(越南语版)获“翻译河南”优秀成果特等奖。
2018年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
李运富在个人学术研究的同时,积极参与王宁教授领导的北师大古汉语团队建设,致力推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传承发展。一是开拓学科发展新阵地,2005年,创办汉语言文字学专业集刊《励耘语言学刊》(原名《励耘学刊》(语言卷))并担任主编,该刊于2014年入选CSSCI核心集刊。二是搭建学术交流新平台,如2008年起,北京师范大学牵头举办“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联合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地的高校和学术机构共同推进,目前已合作举办了十三届,成为在亚洲乃至全球都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学术品牌;2010年开始,北京师大又与北京大学等二十二所高校和商务印书馆合作,联合开办面向全国的“汉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每年暑假聘请全国著名学者为研讨班的硕博士生和高校青年教师讲授前沿性专题课程,旨在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发展创新培养精英人才。这两个系列的学术活动,在创办的前几年,李运富作为北师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的所长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的常务副主任,是规划和实施的主要组织者之一。
2016年6月,怀着对汉字的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感,李运富毅然来到汉字发源地河南的郑州大学,创办了汉字文明研究中心。2019年5月,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升级为教育部国家语委、河南省教育厅与郑州大学三方共建的科研机构“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2018年参加长江学者论坛
2019年是殷墟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筹备有关纪念活动,以重大项目形式委托李运富主持编纂《甲骨春秋》纪念图册。在国家语委和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他迅速敲定学史性编撰思路和板块式整体框架,并亲自撰写和修改每个版块的引言结语,组织汉字文明中心团队倾心投入,攻坚克难。为拿到高清的原始图像资料,团队成员多次前往外地博物馆、图书馆,甚至造访台湾的文化机构,不惜重金购买;书稿前后修改数十次,力求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还有观赏性,做到选材适当,内容精准,表述简洁,图文并茂。历时一年的日夜奋战,《甲骨春秋》终于圆满成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019年11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上,《甲骨春秋》正式发布,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主持会议,并于会上宣读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甲骨春秋》入选2019年“中版好书”榜,获第九届教育部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020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联合开展“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李运富抓住机遇,积极整合中心的古文字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成功推动郑州大学入选该工程第一批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建设单位。此后,他率领团队乘“古文字工程”之东风,逐步开展古文字资源的调查整理、研究阐释和普及推广工作,先后获批12个古文字工程重大项目,还有5个与古文字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及相关成果,助力河南从古文字资源大省向古文字研究强省迈进,提高了郑州大学的学术影响力。在国家古文字工程17家建设单位的年度考核中,郑州大学建设平台综合业绩2021-2022年度排名全国第三,2022-2023年度排名全国第二,2023-2024年度排名全国第一,这无疑凝聚了他及其团队的心血与汗水。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见初心
李运富这一代“50后”知识分子,成长在风雨洗礼的特殊年代,他们深知国家发展的艰辛与不易,内心怀有深沉而坚定的家国情怀。将自己毕生所学贡献国家、服务社会,是个人事业的终极价值追求,更是时代赋予人文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李运富有不少文章站在文明起源、民族存续等高度审视学术问题,站位高、视野宽,格局大。他从不同角度全面阐发汉字的文明特性及其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从关心汉字,到关注汉字文明,再到关切中华文明,李运富展现出极高的学术素养、广博的学术视野和宏大的学术胸襟。如2023年8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整版刊登李运富长文《中华文明根深叶茂 汉字润泽源远流长》,被多家网络平台和报刊转载。
近年来,李运富开始有意识地将纯粹的学术研究自然延伸到资政式的对策研究,自觉服务于国家需求。他曾参与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中华古文字传承创新工程”的论证工作,并为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全国社科工作办公室“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调研报告,有关成果被国家语委、国家社科办等对口部门采纳。2022年,他有两篇文化资政建议先后被教育部办公厅编为《教育部简报(高校智库专刊)》单独印发。他做学问能走出“象牙塔”,在更高层面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和决策影响力,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决策贡献智慧与力量。
李运富热心教育,除了编写多种高校教材外,还能面向中小学,以多种形式对古文字、古汉语研究成果进行普及、推广和应用:一是编撰出版汉字教育方面的系列普及读物,在基础教育中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如2022-2023年,他专门为小学生主编了一套“甲骨文基础知识丛书”《课本里的汉字探秘》(12册),选取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能够用古文字讲解的汉字,帮助小学生认识并了解古文字。二是积极探索多途径创新转化科研成果。2024年,李运富在《光明日报》开办“汉字与民俗”专栏,自撰开栏专文《中华民俗的汉字姻缘》,并连续组编10期,共刊登30篇相关文章,揭示汉字与民俗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平台“学习强国”连续转载,收获广泛好评。他带领团队利用数字化手段,搭建古文字学习研究的多媒体平台,目前已开发“《说文解字》研究材料综合检索平台”“跨文化汉字资源综合检索平台”等;还加入了国家古文字工程第二期“全球甲骨文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计划”。
2019年10月19日,李运富应邀在河南漯河举办的“学习强国”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大讲堂做了题为《〈说文解字〉的名义及功用》的报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500余名师生现场听讲。这样面向大众的公益讲座,他每年都要参与十多场,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为提升大众文化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辛苦奔忙。
2023年10月在国家图书馆“汉字与文明大讲堂”演讲
除个人受邀参与社会讲座外,李运富还组织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办和联合主办了汉字文化传播普及重要活动十多场。如2022年,在国家语委指导下,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联合主办“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弘扬这十年”学术访谈,30多万听众在现场和网上观赏了访谈;2023年4月至10月,汉字文明中心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联合主办“汉字与文明大讲堂”系列讲座共10场,该活动产生广泛社会影响,成为高校和文博单位合力打造文化精品的有益实践。
从湖南到北京,从北京到河南,三地征途漫漫,卌载夙兴夜寐。李运富是典型的“开拓型”人才,敢蹚别人没走过的路,敢拓前人没垦过的荒。目前,他作为郑州大学特聘首席教授,仍然迈着稳健的步伐,在语言文字研究的领域开疆拓土,继续书写着属于他的人生新篇章。
往期推荐
文字|刘传爱 左葛生
编辑|张婧瑶 谢明月
推送|张婧瑶
责编|曾朝阳
审核|冯伟
校党委宣传统战部
⌈官微运营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