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打好的奶泡倒入咖啡液中
随后左右晃动
杯子里慢慢呈现出
一个树叶状的图案
……
1月26日中午,在南川区鸣玉镇靖安桥旁的老街咖啡馆,伴随着客户的点单,店主漆珊正一边制作咖啡,一边回复客户。
临近春节,漆珊刚开业5天的咖啡馆就“爆单”了,这在她的意料之内。
今年27岁的漆珊,两年多前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了鸣玉镇。“这两年镇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有返乡创业的青年,有各个村子的本土人才,有镇上中小学的老师,还有通过公招进来的公务员。”她发现,这些年轻人大多有喝咖啡的习惯和爱好,但却苦于没有购买的途径。
一次,刚进入镇政府工作的“00后”江闻谊在办公室抱怨道:“要是附近有个咖啡馆就好了。”
1月26日,漆珊(右)正在自己新开业的“老街咖啡”店里制作咖啡。重庆日报记者 颜安 摄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漆珊本就是咖啡的重度爱好者,大学时还在一家咖啡馆里实习了一段时间,做咖啡不在话下。她决定先试试水,便购买了一台咖啡机放在办公室里,抽空给自己和别人做做咖啡,不出意料受到了追捧。漆珊顺势建了一个咖啡的微信群,久而久之群成员不断壮大至115人。
这个经历让漆珊信心大增,她心里开个咖啡馆的想法越来越清晰。“这绝不是我心血来潮。”她告诉记者,“首先是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大家有需求;其次,随着乡村游和村BA等文体活动的火热,游客也会增多;最关键的是,渝湘高速复线通车后,有下道口的鸣玉镇成了一个集散地。”
1月5日,渝湘高速复线鸣玉下道口正式投用;
1月8日,她租下了咖啡馆的门面,年租金1500元;
1月10日进场装修,刷漆、安装护墙板、安放家具等,忙碌又充实;
11月22日,趁着鸣玉镇举行“村晚”的契机,她的老街咖啡开门营业,第一天就卖了50多杯。
1月26日,漆珊正在制作咖啡。重庆日报记者 颜安 摄
鸣玉镇每逢双数日赶场,记者采访这天恰好是个赶场天,平时只有2000来人的小镇子显得尤为闹热,尤其是回村的年轻人多了起来,新开业的老街咖啡成了他们的打卡地。记者在门口站了一会,不时有来买咖啡的人,有时还需要排队等候。一时间,小小的咖啡馆店面外,聚集了三三两两的年轻人,真是应了那句流行语:“咖啡既是年轻人的‘续命水’,也是他们的社交神器”。
“轰!”门口突然响起一阵摩托车轰鸣声,一名“骑手”一溜小跑来到咖啡馆门口,拿起咖啡骑车而去。
“镇上还有外卖‘骑手’?”记者有些惊讶。
“不是,我把镇上跑‘摩的’的人发动了起来,送峰岩乡每趟10元,送石溪、民主等乡镇是15元-18元,68元起送。”漆珊笑着介绍,渝湘高速复线通车后,鸣玉镇可以辐射周边四五个乡镇,这些乡镇都没有咖啡馆或奶茶店,“所以现在我反而有2/3的订单都来自镇外。”
拿下“开门红”后,漆珊打算再接再厉,把咖啡业态和镇里的稻香渔歌、油菜花等产业结合起来,“春暖花开之时,搞一个稻田咖啡。”说话间,她的手机亮了起来——又一笔咖啡订单来了!
内容: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汪叙含
责任编辑:金大洪
值班总编:邓伟
总编辑:李如军
法律顾问:重庆百哲千行律师事务所
声明:本公众号内容注明原创内容,系南川发布原创作品,版权归南川发布所有。若要转载,请在后台留言发起授权申请,获得明确授权认证之后,方可转载发布,否则视为侵犯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