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酒店开房“订后即焚”功能引热议!网友质疑其“鼓励出轨”,平台最新回应

文摘   2024-10-28 11:01   天津  

日前,“酒店订单订后即焚功能引争议”话题登上热搜。据了解,用同程旅行小程序订酒店时,有一个“订后即焚”的选项,使用该功能可使“住后订单自动删除,保护隐私不被泄露”,此功能引起网友热议。


酒店订单“订后即焚”功能引争议

同程旅行小程序显示,“订后即焚”属于自选服务,用户选择后,订单将会在用户成功入住酒店后次日12点自动删除,届时用户将无法查看订单的预订记录;支付完成后,入住前订单的最新状态只能在订单详情页查看,不再发送微信和短信通知;含保险的订单需在入住次日12点前申请理赔;企业会员返现订单删除后,将无法在订单详情页领取返现。


截图自同程旅行小程序


目前该服务仅开放在同程旅行微信小程序上使用,其App上无法使用。


对于该功能,一些消费者产生质疑。广东的唐先生表示,如果选择该功能后与酒店出现消费纠纷,查不到订单记录该怎么办呢?唐先生还提到,保护消费者的隐私应该是平台本身就该负的责任,“如果不选这个功能就不能保证我的隐私不被泄露吗?”


另一位消费者表示:“删除与否是消费者自己的权利,但如果夫妻一方想知道另一方的轨迹和行踪,订单删除后就无法知道,所以这方面就会引起争议。”


支持的网友表示,该功能可以有效地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本来就该被保护”“这是保护隐私方面的一大进步”。



而质疑的网友则认为,该功能有“助纣为虐”,鼓励出轨的嫌疑:“谁正常订房间要焚啊?”“干什么见不得光的要用这功能”。



对此,同程旅行回应称,该功能设计初衷是为了保护用户隐私,用户可自行选择开启或关闭,如后续与酒店有订单纠纷,用户手机上虽无订单显示,平台后台仍留存数据可协助处理。对于网友的其他疑虑,同程旅行表示将把相关问题反馈给业务部门,看是否要优化该功能。


除同程旅行外,也有其他OTA平台也设置了类似的功能,如去哪儿网的“无痕预订”功能。去哪儿App显示,用户选择该功能后,订单将被自动隐藏,支付成功后订单状态也不再推送。


不过,消费者可以找回订单。在使用该功能时,消费者需自行设置“隐藏订单密码”,之后可通过该密码找回订单;离开订单页后,系统将再次隐藏该订单;若输入密码错误,系统统一提示无隐藏订单;若忘记密码,将无法继续查询或使用该订单,去哪儿网不提供找回服务。


截图自去哪儿App


律师:消费者勾选前应保留相关证据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表示,“订后即焚”功能其本质是自动删除,让软件中订单痕迹消失,其优势在于可以有效避免用户被非法分子提取个人信息,其弊端在于订单属于用户与平台、服务方建立合同关系的重要凭证,一旦删除,维权证据丢失,处理纠纷时将面临困难。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则称,在当下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订后即焚”为注重隐私保护的用户提供了一种选择,可以避免信息被不必要的人知晓。但是另一方面,在发生消费纠纷时,消费者难以直接通过手机端的订单信息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赵良善表示,虽然用户可以向同程旅行后台提取数据,要求提供有关信息作为证据,但后台的配合义务、响应时间以及证明如何开具,都成为用户维权环节的关键,这提醒用户在订单未删除之前便要截屏保留证据,以便日后维权时使用。


付建则称,除了及时联系平台客服,要求提供订单相关信息来支持维权,消费者也要留存好发票、入住凭证、与商家协商的录音等证据,提高维权的成功率。付建还提到,若平台不愿意提供订单的相关信息,用户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旅游监管部门投诉。


酒店订单可“订后即焚”
是在鼓励出轨吗?

由“订后即焚”功能联想到“偷偷开房,暗暗出轨”的不道德行为,难言突兀:毋庸讳言,订房信息可“订后即焚”,的确能给部分“既要,又要”的人以“毁单灭迹”的机会——都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可有的人是既要为又想不为人所知,而“订后即焚”的保密性似乎就为见不得光的逾矩行为提供了防护罩。


在“开房”被赋予了很多暧昧想象的当下,允许用户将订房信息抹除,很容易被视作对破坏风纪之举的纵容。但就此断定OTA平台推出“订后即焚”功能是鼓励出轨,兴许是道德先行地“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企业的市场化行为。


将酒店订单“订后即焚”,指向的未必是偷感十足的避免出轨行为被暴露,也可能是单纯的不想个人隐私被泄露。


从原理上讲,“订后即焚”,意在通过赋予信息生命周期,确保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现实中,诸如此类的保护隐私功能设计还有很多,如无痕聊天、预设密信、闪照、双向撤回等。严格意义上讲,朋友圈“仅三天内可见”、聊天“2分钟内可撤回”,也是另一种“阅后即焚”。这些防泄露导向的功能,成了许多年轻人抵御信息“裸奔”的防御机制,相当于为信息安全上锁。


若是往不好的方向揣测,所有的防信息泄露措施都可能变成“越过道德的边界,走过爱的禁区”的屏障。但隐私保护本身的正向价值,不该简单被代入“捉奸者”角色后的桃色想象给抹杀。


要而言之,保护隐私的价值排序要优先于窥私捉奸。不排除有些人的隐私中含有“禁忌之恋”的成分,但保护隐私的法定权利应该得到保障——不能因为一部分人“防止奸情暴露”的不正当需求,就否定另一部分人“防止信息泄露”的正当需求。


毕竟,现实中不乏酒店预订信息泄露的情况,就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忧。在此背景下,一些人出于信息安全考量使用“订后即焚”也在所难免。而比起泛道德化的指责,更值得关心的问题或许是,“订后即焚”会不会以保障用户权益之名给用户维护权益制造堵点?


订单信息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用户隐私,另一方面是购买服务凭证,一旦订单自动删除,会不会让消费者在出现纠纷需要查询订单详情、核对消费金额、查看入住时间时面临困难?


这就要求,平台方需要完善“订后即焚”功能的使用说明和风险提示,确保用户能够充分了解并正确使用该功能,避免误点误用的情况。用户在选择“订后即焚”功能前,也宜尽量确保保存所有与订单相关的证据,如支付凭证、行程单、短信、邮件等,方便日后维权。此外,用户勾选“订后即焚”后平台是否可保留数据,又有没有义务主动恢复数据,也都需要法律层面予以明确。


因而,酒店订单可“订后即焚”,最关键的不是所谓的道德问题,而是法律问题,与其拿着道德显微镜去审视,不如拿着法律放大镜去透视。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赵晨羽

网事发布
天津市好网民艺术团官方运营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