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务院国资委携手打造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黄金时段开播。第一集《三跨天山》30分钟时长详细介绍了中交工程师运用创新的绿色技术和数智技术,突破重重挑战,建设天山胜利隧道、东天山隧道、西天山隧道三条特长隧道,打通天山南北,实现跨越天山,畅通新疆交通、促进经济发展、造福当地民生的贡献,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全国前三名,#纪录片大国基石# 的话题阅读量超过1.4亿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点击观看视频↑
天山其实不是一座山,
而是由三条山脉和众多
山中盆地组成的超级山系,
它绵延2500多千米,
横亘中国新疆,
并延伸到中亚地区。
险峻地形和多变气候造成的
交通不畅,
不仅影响游客的出行体验,
更掣肘着南北疆交流和经济
协同发展。
在堪称中国公路地质灾害博物馆的
天山修建安全快速还能
全年通行的道路,
中交工程师们要面对哪几道难关?
独库公路被称为
跨越天山的“最美自驾公路”,
但这里由于5座高海拔山口
冬季无法通行的原因,
每年的通行时间不足5个月,
如果跨越天山的道路
可以全年通行,
它将作为一条纽带,
让南疆的自然资源
和北疆的工业资源更紧密握手,
实现天山南北的协同发展
让共同富裕的愿景照进现实。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中交的建设者们经过5年的不断勘察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想要在堪称中国公路灾害博物馆的天山里
修建安全快速还能全年通车的道路,
必须无视高山峡谷和极端气候的影响,
而方案只有一个,
依靠超级隧道群穿越天山。
而一条隧道的成功修建,
除了安全外,
最重要的是保证隧道内的空气通畅。
但面对山顶的万年冰川,
采用竖井通风的方式,
就要面临冰川融化的风险,
工程师们设置了平行导洞作为独立风道,
实现了冰川保护与隧道通风两不误。
西天山隧道埋深大、岩爆风险区段长,
工程师对隧道掘进机进行创新设计,
通过移动部件等方式隔绝岩爆风险,
而这依托于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及产业链完善等条件。
从西天山隧道向东移动约500千米,
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附近,
一条名为胜利的高速公路隧道
正在为跨越天山进行最后冲刺。
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13千米,
它将和其他272座桥梁及16座隧道
一起组成未来新疆南北交通
大动脉——乌尉高速。
博阿断裂带横贯整个天山山脉,
断裂最深处超过30千米,
已经撕裂地壳直达地幔,
面对断裂给隧道施工带来的地震风险,
中交工程师以柔克刚,
采用分段并以特殊橡胶
连接穿泡沫混凝土缓冲外衣的方式,
做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塌。
要防止隧道污水影响乌鲁木齐河
这一城市水源,
项目建设了一座
日处理能力达7500吨的水处理厂,
来解决这个隐患。
这是一套迄今为止,
中国公路隧道规模最大的水处理系统,
保证世界最长公路隧道污水零排放。
经过处理后的水资源,
除了用于施工和生活外,
在植被修复区,
灌溉用水也全部来自水厂处理过的循环水。
新疆第一条穿越天山的特长隧道
东天山隧道正在解决一个隧道运营的
世界难题。
而影响隧道通畅的严重隐患,
来自修建隧道最常用的一种材料,
喷射混凝土。
岩石里的水会带走
喷射混凝土里的碳酸钙离子,
这些水流到下水道后会沉淀形成结晶,
进而堵塞隧道的排水系统。
同时,雪岭云杉,
一种天山山脉特有的常绿乔木,
因为根系极强的保水能力
也造成了排水难题。
项目团队通过采用新型环保管道疏通剂,
解决了此项难题,
隧道自2021年12月开通至今运营超1000天,
因排水原因封闭时间为零。
面对11.77千米的隧道,
消防系统、救援电话、紧急通道,
每个细节都不能疏忽。
利用数字化监控平台自动识别问题,
不仅能减轻工作强度,
更能专注于解决智能系统发现的隐患,
智能系统更可不断升级完善。
三条隧道虽深藏于幽远之中,
但通向的是灿烂的光明。
中交人打通的隧道不仅会跨越过天山
在实践中积累的绿色技术、数智技术,
更可以集合成中国交通建设领域
新质生产力,
在难度更大、
生态更敏感的地方,
也无畏挑战人类交通工程的极限巅峰。
来源
央视丨国资小新丨党委工作部
国内直营业务事业部 | 一公局集团
二公院 | 公规院 | 中交天和 | 二公局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