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育人】聆听光阴故事 传承书信文化——二(3)中队寒假实践活动

教育   2025-01-25 22:12   山东  



二(3)中队寒假实践活动


聆听光阴故事

传承书信文化


历史足迹

墨香传情

笔韵流芳



书信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一环,历经两千余年岁月洗礼,它不仅是中华悠久文明的有力见证,更以原汁原味的形态,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神韵。

为拓宽文化视野、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寒假伊始,二(3)中队的队员们踏入了华夏书信博物馆,一场充满惊喜的书信文化探秘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的前身始建于1904年,是济南现存最早的电讯建筑,整体洋溢着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2013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以书信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历史足迹:漫步华夏书信长廊


来到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在马馆长的引领下,队员们正式开启探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锦礼漫递主题邮局,云中谁寄锦书来”主题区域,明信片上印刻的济南浪漫地标与深厚历史,一下子就勾起了队员们的好奇心。

接着,队员们来到银龄邮局,老济南文化主题的邮政业务台席,为市民提供信件、包裹、报刊、集邮等各类邮政服务。

当时代与历史碰撞,百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无形的文化传承触手可及。马馆长带领队员们来到场馆中央,仰头望向天花板,我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赫然在目。这一发现恰似一束穿越时空的光,瞬间点燃了队员们的惊叹与好奇。

紧接着,马馆长为大家介绍我国古代最早的邮递员形象、书信文化的漫长历史,以及馆内珍藏的古代书信,队员们听得目不转睛,惊叹连连。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古老遥远的书信对队员们而言充满了神秘色彩,他们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的角落,悠然畅游。

墨香传情:名人书信深度解读


博物馆二楼陈列着近现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英雄人物以及名人学者的书信、手稿、译文和照片。每一个人物、每一封书信,都串联起一段段珍贵历史。一封封书信宛如一条无形的线,串联起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血缘文化与不容忘却的过往,见证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伟大征程。

凝视着玻璃柜中陈列的书信,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真切地走进了那些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看到了他们提笔书写时的神情,触摸到了穿越历史仍熠熠生辉的情感。雷锋、老舍、冰心、巴金、徐志摩、林徽因、梁启超等名人的亲笔书信,让书本上的人物鲜活起来。

笔韵流芳:书信主题研学课堂


随后,马馆长为队员们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主题课。课堂上,队员们积极踊跃回答问题,气氛热烈非凡。在欢乐的氛围中,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书信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与现代通讯科技的过渡与衔接。

中队辅导员陈舒老师满怀深情地诵读了赵一曼烈士写给儿子的《致宁儿》。队员们静静聆听着这封临刑前的绝笔信,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以及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

活动最后,书信博物馆为队员们颁发了研学证书。


文化引领:书信激活中队筑梦


早在建队之初,陈老师就独具匠心地设立了小红花信箱并设计了一系列活动。队员们不仅学会了用文字表达情感,还增进了与老师、同学之间的理解与信任,班级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此次研学,也是对中队书信文化的又一次深化。


经过此次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的研学之旅,队员们不仅深刻领略了书信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独特魅力,更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养分。

展望未来,二(3)中队将继续秉承书信文化的精髓,以真诚、细腻、创新为基石,构建更加和谐、独特的中队文化。让书信成为中队的鲜明特色,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供稿  | 二 (3)中队

    中队辅导员 | 陈舒

    校对 | 谯亚群

  校审 | 金珊

  终审 | 刘珂






大爱经十一
创造无限 大爱无边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