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医声 | 伪社恐or真内向?这篇文章给你答案(274)

健康   2024-11-05 19:01   吉林  

不知道为什么,“社恐”两个字成为这几年大家常挂在嘴边的字眼。

有很多自诩“重度社恐”的年轻人,在需要进行自我介绍的场合,会略带自嘲地先给自己贴上这个标签,并尽可能地回避各种社交场合。

互联网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下,沟通更加便利,但为什么“社恐”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了呢?


01

自称“社恐”的青年

可能不是真的社恐


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专家认为,当代年轻人嘴里的“社恐”,远远称不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只是一种焦虑和内向的表现,更像是一种自我调侃的情绪。由于陷入“社恐”的年轻人不需要与外界做太多接触,他们的生活会因此变得更轻松,外部环境对其生活作息的约束、限制也就越弱。


那么,怎样的心理才算是真正的“社交恐惧症”呢?一般来说,社交恐惧症有三种症状表现——


过分关注外界的消极评价;
社交时恐慌反应与实际处境完全不符且无法自控;
有明显的回避社交行为。


在医学上,社交恐惧症被定义为一种临床疾病,属于恐怖症的一种,它和常说的强迫症、焦虑症等并列,隶属于神经症大类。恐怖症患者的恐惧对象可以是广场、动物、密室等多种特定事物,而这个恐惧对象也可以是社交。



不过,这些症状需要明显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且持续达到6个月以上,才能被确诊为“社交恐惧症”。而且,真正的社恐患者发作时,往往会伴有恶心、心悸等生理反应,严重时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来缓解病情。如果不满足上述判定标准,那么在医学上不能被确诊,也许只是性格内向或不擅长社交。


02

比起社交

新生代年轻人更享受独处


为什么有这么多年轻人会把自己的“不善社交”,归为“社恐”呢?


其实,生活中大家就能明显感受到,与热爱广场舞的父辈相比,新生代青年并不热衷于线下活动,他们娱乐能力超强,并有自己的表达渠道和方式——互联网,只依靠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同样可以构建和维护好自己的社交网络。



03

从社会深层意义来看

产生“社恐”的原因或许是这三点



家庭因素

有些家庭教育环境可能过于严厉,缺乏温暖和支持,这就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自信,因自卑而害怕交际,担心说错话被别人笑话,或害怕言语不当伤害到别人,进而产生社交恐惧。




社会压力

现代社会对个体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具备出色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社交技巧。这种双重压力让很多人感到力不从心,也会让很多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窘境的年轻人,产生社交焦虑。




个人特质

每个人的性格特质不同,有人天生内向、敏感,很容易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不安。通常性格内向的人,在面对陌生人或群体时可能会感到不自在,担心自己的表现无法得到认可或接受,并由此产生焦虑或恐惧。

04

面对逃不掉的社交场

社恐人群如何自我拯救?


1
学会接纳自己

尝试撕掉身上的标签,放平心态,懂得人无完人,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2
学会暴露自己


把自己封闭在圈子里比较辛苦,不妨试着拓宽自己的社交圈,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找到与人相处的最佳模式。

不过,也不用勉强自己去结交太多的朋友,只需把重要的关系维护好,将自己最自然的一面流露给他人,这就足够了。


3
学会合理求助


“非有要事,不必相见”的社交观,隐约间包含着倾向自我封闭,不愿麻烦他人的意思。但有时候如果需要麻烦他人,只要是正当的、在合理限度之内的,就不需要有太多的忌讳,而他人来麻烦你,可能也正是你实现自我价值、拓展社交的好机会。


初审:李   慧
复审:金小鸥

终审:吴   静



长按识别二维码

长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官方微信

邮箱:ccwjwxcc@126.com

长春e健康
卫生健康知识科学普及、新闻及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