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集短视频《云居导游团》正式上线

民生   2025-02-06 15:11   北京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房山石经精神,讲好云居故事,深入发掘云居寺独特的历史底蕴,让珍贵的文物“活”起来,云居寺文物管理处邀请专家学者与著名主持人共同组成“云居导游团”,录制了30集微短剧《云居导游团》。通过“沉浸体验+微访谈”的方式,真实记录和呈现云居寺历史文化底蕴和历史遗迹以及人物故事,向观众传达云居寺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

自2月5日起,在快手、微博、腾讯视频、西瓜视频、B站、小红书、优酷视频、芒果TV等多个主流视频平台发布,敬请关注。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寺院坐西向东,环山面水,形制宏伟,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自古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寺内珍藏石质、纸质、木质文物三万余件(套),包括“云居三绝”——石经、纸经、木经,“四宝”舍利、古塔、铜钟、铜佛像等众多文物。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房山石经


房山石经始刻于隋朝,历经隋、唐、辽、金、元至明末(1644)结束,长达1039年,共刊刻石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石经分两地保存,在九个藏经洞共藏隋唐石经4196块,寺内石经地宫中保存辽金石经10082块,是世界上最古老、数量最多、最完整的石刻佛教大藏经,被誉为“北京的敦煌”、“石经的长城”,在佛教研究、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

明代纸经

云居寺保留着明代纸经22000余卷,为明代刻印本和手抄本。包括明南藏、明北藏、单刻佛经和藏文经卷等,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为国内各大名寺所罕见。寺中设有“舌血真经馆”,展出纸经真品百余件。其中有舌血经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另外还展出了珍贵的藏汉合璧经卷,这部经无意间开创了我国汉文字横排版的先河。

龙藏木经


《龙藏》是清代唯一的一部官版木刻汉文大藏经,共刊刻了79036块,存世77000多块,绝大多数在中国版本馆,被称为镇馆之宝,云居寺现存7000余块。据专家考证现在世界上保存比较完整的汉文木刻大藏经只有两部。一部是《龙藏》,是清代由皇室下令刊刻出版的一部佛教典籍丛书,它是中国现存唯一一部木刻汉文大藏经;另外一部是《高丽藏》,保存在韩国伽耶山海印寺。木版经内容集佛教传入中国1700年以来译著之大成,对研究佛学、哲学、历史、科学、艺术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云居古塔


云居寺保留着自唐朝至清朝的石、砖塔共15座,其中唐塔7座,辽塔5座,清朝的塔3座。据专家考证全国保存完整、并有确切记年的唐塔仅有二十余座,云居寺占1/3。辽代北塔是云居寺标志性建筑;唐景云二年塔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一座唐塔。



石经山

 石经山海拔450公尺,是房山石经刊刻的起源之处,山腰有9个藏经洞,珍藏石经4196块。山上有碑刻、古塔、古台阶、古井等众多文物,大部分为隋唐时期遗迹。1981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发掘赤色佛肉舍利两颗。



信息来源云居寺石经博物馆

编辑:王辉 王晓菊
审核:武宏 武霞 马妍

北京房山
这里被称为“‘北京人’的故乡,北京城的摇篮”,风景瑰丽、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本公号助您了解我区权威政务信息,获取便捷服务信息,感受房山绝美的山河、丰厚的历史、卓越的创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