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瓦白墙,花窗红柱,一幢幢人字顶的苗族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群山环抱之中,犹如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一颗颗红宝石。
这个美丽的小村落,是盐津县兴隆乡大坪村苗寨集中安置点。
用“脚板”补“短板”
“群众有什么法律需求,需要什么法律服务,有什么矛盾纠纷,坐在办公室是想不出来的,普法工作必须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家中”。为实现精准普法,市、县两级公安机关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在大坪村分片挂钩、包村联社、登门送法、入户普法。
“各位父老相亲,今天大家喝喜酒,我送大家四千万:千万不要过度饮酒、醉酒、劝酒;千万不要酒后开车骑摩托;千万不要打架;千万不要赌博……”盐津县公安局兴隆派出所所长辛超在大坪村一户群众办喜酒时的即兴普法宣讲,引起现场群众连声附和,满堂喝彩。
在大坪村普法工作中,民警通过红白喜事、院坝会、火塘会等形式见缝插针开展普法宣传,点对点、面对面向群众讲案例、提警醒,共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68次,走访群众315户1110余人次,实现送法上门、普法入户全覆盖。
“普法宣传不是一阵风,既要‘有效’,又要‘有形’,要让群众听得见、看得到”。在普法宣传中,民警们更注重从一次性、临时性向常态化、永久性转变。
为营造普法宣传浓厚氛围,市公安局在大坪村集中安置点空旷地带、公路沿线、路灯杆、挡墙边择点布局,打造一个法治文化小广场,制作安装包含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矛盾纠纷化解、命案防控、交通安全、性侵防范、禁毒防艾、拒赌防骗等内容的宣传栏、文化墙、固定标语等90余幅,建设起群众“家门口”的普法阵地,潜移默化提高群众法治意识。
与此同时,派出所积极探索网络普法新路径,社区民警全部进驻进村社微信群,常态化、全天候开展宣传提醒,精心制作《所长每月给辖区群众的一封信》、《温馨提示》普法宣传海报,拍摄《每月警说》宣传视频等系列普法产品“套餐”,推动普法宣传“线上开花”,“线下结果”。
“村里事”变为“自家事”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昭通市公安局将修村规、定民约、树新风作为普法强基的重要抓手,组织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深入调研,结合大坪村治安实际,帮助大坪村制定涵盖村庄事务、村风管理、土地管理、森林管护、环境卫生、产业发展等6大方面50条《村规民约》,并明确相应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引导群众革除早婚早恋、近亲结婚、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封建迷信、酗酒闹事、非法狩猎等不良习俗。
“以前喝酒骑摩托,只要不被交警逮着,就没事了。现在不行了,一个是大家都晓得喝酒不能骑车,二个是大家都会互相监督了。”村民李付堂如实说。
禁止酒后驾车被写进村规民约后,群众交通安全、文明出行意识有了大幅提升,“村里事”从此变为了“自家事”,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当事人”,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女警”化身“知心姐姐”
“守护女童就是守护未来的母亲,关爱女童就是关爱民族的未来”。在大坪村普法工作中,市县两级机关联合组建“警花护蕾”普法小分队,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定期走进大坪小学,深入开展防性侵、防欺凌主题普法宣传工作,已开讲防性侵“护蕾课堂”8场次。
课堂外,女民警以“知心姐姐”身份“面对面”教育引导30余人,“点对点”微信电话沟通90余人次,“一对一”谈心谈话40余人次,并对全村未成年女性实行包保到户,责任到人,一人一档案,一月一走访,以最大努力构筑女童保护安全屏障。
“群众身边人”变为“法律明白人”
“我们村干部自身的法律素质就不高,群众身边懂法的人也很少,普法力量不足、素质不强,可以说是普法宣传工作短板中的短板”。谈及如何向群众做好普法宣讲,大坪村支部书记徐代正向民警坦言。
如何打造一支群众身边带不走的普法队伍?市公安局从法律顾公职律师工作中破题,积极整合公安机关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单位律师资源,组建驻村法律服务团队,定期到大坪村对村民小组长、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乡贤能人开展全覆盖培训,并明确1名专职律师担任驻村法律顾问,免费为村民提供外出务工欠薪纠纷、工伤保险、故意伤害等法律咨询服务,对本地邻里矛盾纠纷、婚恋纠纷、山林土地纠纷等问题连同村调解委组织调解化解,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以前,我们订做的苗绣服饰经常遇到无理退换货、拖欠费用等问题,吃了不少亏,现在有挂村律师免费帮忙,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底气把我们苗族特色民族服饰做的更好、卖的更远”。自普法点建设和挂村律师进驻大坪村后,制作苗族穿透服饰的陶兰对今后的苗绣生意更加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