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地产持续低迷,建筑业需求下降,近年来钢铁行业结构转型趋势明显,尤其以热轧板卷尤为突出,从2020年至2024年期间产能增加约7000万吨,产量增加约9000万吨,而根据新建项目投产情况显示,预计2025年热卷新增产能1160万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近期的会议上指出,建议不要盲目转产板材。同时在近期召开的西南地区钢铁市场座谈会上,与会企业认为,近年来西南地区钢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板材产能增加,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强调要注重长材和板材的平衡。由此可见,目前热卷产能快速增加已引起行业内的广泛关注。
热卷产能快速、大幅增加
随着建筑业需求下降,近年来钢铁行业结构转型趋势明显,热轧板卷产能、产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0-2024年期间产能增加约7000万吨,产量增加约9000万吨。
据对2024年至2025年热卷新增产能进行整理发现,2024年已投产产能达到3490万吨,而2025年计划投产产能达到1160万吨,综上所述,从2020年至2025年间,或将新增产能约8160万吨。
据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热卷产能达到3.9亿吨的水平,再加上2025年即将投产的1160万吨,热卷产能将超4亿吨。
预计2025年钢铁消费小幅下降
巨大的产能增量下,我们再来看钢铁消费情况。中国钢铁国内表观消费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三年下降,2024年1-9月国内钢铁表观消费又下降6.2%,其中8月下降了13.5%,9月下降10.3%。近3年,国内表观消费累计下降1亿吨以上,今年大概率会在9亿吨以下。
2024年钢材内需超预期下滑,钢铁供应严重过剩,主要表现在房地产的持续拖累、地方严控基建投资,资金到位缓慢、制造业各主要行业普遍有所增长。在制造业用钢强于建筑用钢的情况下,转产热卷的钢厂蠢蠢欲动。
1
2025年国内钢铁消费情况:
2025年房地产市场难明显好转,基建投资仍有压力,建筑业用钢继续下降,制造业用钢继续保持增长,然而增长幅度并不大。综合预计2025年国内粗钢表现消费预计同比下降0.9%,减量815万吨。据相关数据显示,制造业用钢方面:预计2025年汽车用钢增长110万吨,增幅1.6%,造船用钢预计增长182万吨,增幅6.2%;家电用钢预计增长142万吨,增幅5.0%;机械用钢预计增长376万吨,增幅2.4%。综合来看,制造业用钢合计增长约810万吨。
2
2025年钢铁出口消费情况:
在反倾销压力下,钢材出口受阻。2024年以来,巴西、越南、泰国、澳大利亚以及韩国等国纷纷加入对我国钢材的反倾销行列,我国钢铁产品遭受贸易救济原审调查明显增多,以上反倾销可能对我国2025年钢材出口产生重大影响,另外特朗普上台后或重启贸易战,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亦将影响我国钢材出口,专家预计2025年钢材出口回落至10400万吨,同比下降600万吨左右。
热卷价格缺乏弹性
随着各地热轧产线的增加,尤其今年以来热轧板卷产量缺乏弹性,价格缺乏弹性表现较为明显。从下表的曲线图可以看出,与线材相比,板材价格缺乏弹性,具体表现在钢铁形势好转的情况下,螺纹迅速涨价,而板材仅小幅上调,而在钢铁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板材却迅速反应,加速下跌。
据相关数据显示,1-9月份,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03.66点,同比下降8.61点,降幅为7.67%。而板材下降22%,降幅远超过长材18%的降幅。
笔者认为,热卷属于长流程产线,改建成本高,叠加环保成本高企,投入大笔资金后,面临的却是巨大产能存量下的残酷竞争,此时由螺纹钢产线转产热卷产线确实已不是明智之举。
图片来自网络仅用于示意
目前中国钢铁首次面对真正意义上的减量发展,挑战巨大,继续“卷”增量摊薄成本,实现低成本生产的发展之路在减量发展的今天,已经不现实,“卷”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高附加值是正确之道。工业用材中,新能源领域用钢将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是减中有增、减中有质的重要领域,同时节能领域的投资、废钢领域的布局,依然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信息参考/我的钢铁网年会等
中国钢铁之家资源库
已有2万+成员入驻的钢铁专业人才库
定期发布行业技术、装备、采购招标、人才招聘
现招募会员(开通阅览人才资料及电话的权限)
1000元/人/年,欢迎加入寻找发展机遇!
免费扫码加入我们!
钢铁之家简介
钢铁之家隶属于北京立华钢联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9年,拥有全资子公司钢铁之家河北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我们是一家国内权威的钢铁行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集网站、期刊、会议、培训等服务为一体,自成立以来十年期间成功举办了80多场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低碳环保、智能制造等涉及钢铁生产各个工序的技术交流及专业培训,受到各大钢铁公司及相关单位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并与各省金属学会、钢铁工业协会、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燕山大学、及各大钢铁研究院所有诸多合作,为国内多家钢厂生产线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致力服务于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
在立足钢铁行业技术、资讯科技综合服务基础上,全面打造“品牌”理念和“创新”服务体系,专注钢铁产业链纵各环节的关键资源整合和助推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为钢铁产业链的健康优化提供最有价值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