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身疾病,您了解吗?

健康   2024-12-11 08:27   天津  

第六届

全国文明单位

        许多人可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每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同时常常感到心慌、胸闷,肩膀和背部酸痛,喉咙有堵塞感,吃东西后胃部不适,一紧张便拉肚子,时常感到头晕晕沉沉,甚至有时一侧头部疼痛。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尽管经历了一系列检查,结果却并未发现器质性疾病。这种结果虽然暂时令人松一口气,但让人烦恼的症状依然纠缠不休。

       上述症状就是心身疾病的最常见表现——“躯体化症状”,是指心理社会因 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随之出现的身体不适情况,比如头部、心脏、消化道、皮肤、肩颈等部位的不适感,使个体感到痛苦或导致其日常生活受到显著影响其中许多症状无法用气质性疾病来解释,并常伴有过度担心。这类情况常出现于现实冲突无法解决时,选择压抑情绪,无意识将冲突转化为身体症状,以避免直接面对冲突。所以,躯体化症状症状是心理问题的外在表达。但许多人认为只要身体没问题就行了,对情绪问题却选择回避和忽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不敢面对内在的情感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其原因。人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原因是复杂且多层次的,涉及心理、生理、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可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01

恐惧和焦虑

       面对恐惧:心理问题,尤其是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反应,人们往往害怕面对自己的情绪,担心会遭受更大的痛苦或失控。

       避免刺激:许多心理问题源自过去的创伤经历,因此面对这些问题可能会引发回忆。人们倾向于避免可能激发这些负面情绪的情境。

     

02

自我保护机制

       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否认和合理化,都是为了保护个体免受心理痛苦。例如,否认可能有助于减轻当下的焦虑感,但长远来看却可能导致更多的困扰。

       自尊心的保护:面对心理问题可能意味着承认自己的弱点,很多人因此不愿意揭示自己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

     

03

社会和文化因素

       社会:在许多文化中,心理问题仍然被视为禁忌或与耻辱相关,导致人们不愿意寻求帮助或甚至承认自己的问题。例如,某些文化信奉坚韧不拔的价值观,认为面对心理问题是软弱的表现。

       缺乏支持:在缺乏社会支持的环境中,个体可能更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因为缺乏信任的人际关系使得倾诉和寻求帮助变得困难。

04

知识的匮乏

       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会导致很多人无法识别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认为这只是暂时的情绪波动,不值得过于关注。

       误解“正常”:很多人或许认为自己的感受是“正常”的生活压力或疲惫,因此不认为有必要面对或解决这些问题。

     

05

行为习惯

       逃避行为:有些人可能已经形成了逃避或者分散注意力的习惯,如通过工作、娱乐或社交媒体来逃避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习惯会进一步削弱人们面对心理问题的勇气。

       依赖性行为:某些人可能依赖外部因素(如药物、食物、酒精等)来应对情绪问题,使得他们更难以面对和解决根本问题。

       尽管面对心理问题通常是恢复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但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许多人选择回避,直到症状非常严重。躯体化是身体的语言,当身体感到不适时,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因是正确的。但如果找不到原因,则需要进行专业的精神心理评估以明确诊治,尽早恢复健康。为了使人们走出这一认知误区,我们会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支持性环境的建立和减少心理问题耻辱感来帮助大家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提供更开放和包容的治疗环境,将有助于人们勇敢拥抱自我、寻求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文稿  / (认知与睡眠障碍门诊)张智芳

审核 / 康军、刘胜林、韩颖、贾翠伟

编辑 / 党委办公室



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

急救电话

27960249


天津市西青医院

值班院长电话

18502216690

咨询电话

27960011 / 27391697

天津市西青医院
天津市西青医院就医流程、科室特色、专家简介、出诊时间、新增业务、义诊通知、惠民便民措施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并随时随地发布医院的各方面动态及健康知识、生活常识,让您的生活更加便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