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看亮点|文山市:农村工作“六件套”,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事   2025-01-04 16:50   云南  

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2024年,文山州各族干部群众、各级各部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三部曲”抓工作,围绕年初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奏响了“文山之干”最强音。即日起,文山州融媒体中心各媒体平台推出《年终看亮点》专题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全州各级各部门工作成效亮点,为“文山之干”鼓与呼。

今天推出《文山市:农村工作“六件套”,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文山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形成了以“硬化路”“美庭院”“清垃圾”“治污水”“找工作”“树榜样”为重点的农村工作“六件套”,以此为“小切口”,举全市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党群携手,汇聚建设合力

走进文山市新平街道庄子田村,目之所及是漫山绿意盎然的仙人掌,庄子田村实现了从“贫困落后石漠村”到“中国仙人掌第一村”的美丽蝶变。
庄子田村的美丽蝶变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鲁春红的努力。在他的带领下,庄子田村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仙人掌产业,成为全国仙人掌种植面积最大、产值最高的村,形成了干群一条心、规划一张图、产业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这是文山市始终坚持党群一心、干群同行、齐心协力推进乡村建设的生动体现。通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致富能人、乡贤村老的带头作用,文山市对道路硬化等项目工程给予一定的资金或物资补助,动员群众筹资投劳,变“政府大包大揽干”为“群众合力众筹干”。
群众更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通过组建“六自”模式农村自建理事会,让群众自己动手建设家园,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红甸乡组建群众施工队开展入户道路硬化,村民们干劲十足:“自己的家自己建,心里踏实!”通过村民自主施工,入户道路硬化成本大幅降低,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建管齐抓,重塑崭新风貌

文山市着力打造整洁美观的美丽乡村,在建设与管理上双管齐下。
“厕所革命”稳步推进。根据不同村庄情况,分类推行“三格式”和“集中排污”模式,逐步在100户以上自然村建设卫生公厕,农户家中也陆续建起卫生户厕。近三年,全市累计建成农村卫生公厕137座、卫生户厕9125座,卫生户厕覆盖率攀升至81.29%。
生活垃圾处理有序开展。构建起“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高效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村里,村干部耐心指导农户用“五分法”给垃圾分类,从源头减量;乡镇上,通过“一角钱工程”筹资,将垃圾转运至中转站;市里,给予补贴,统一把垃圾送往焚烧厂处理。三年间,“一角钱工程”累计筹资3100余万元,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集中收运处理率高达99.5%。
生活污水治理扎实推进。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分类施策。“以前村里污水横流,现在污水有了去处,环境好多了!”村民们纷纷点赞。三年来,全市累计完成93个行政村609个自然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污水治理率达73.8%。

村户共美,提升颜值魅力

文山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实现村户共美,美美与共。持续开展的村庄清洁行动成效显著。针对“三个三分之一”村庄(达标村、提升村、整治村各占三分之一),开展“推磨式”治理,每半年调整一次范围,让各个村庄都有动力“能上能下”、迈向全面达标。在这一过程中,全市累计建成省级绿美乡镇3个、省级绿美村庄3个、州级绿美村庄610个。村民们看着村子越来越美,都赞不绝口。

村庄美丽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实施“一人十树、一村万树”工程,常态化组织“绿美文山先锋行”活动,村民们积极响应,充分利用村组道路两旁等空间,栽种易种好管的乡土花种树种。三年来,全市累计组织群众植树210万株,完成绿化11.13万平方米,建成绿美庭院1.4万余个、“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9800余个。

擂台比拼,强化治理成效

文山市通过压实工作责任,持续强化乡村治理成效。
严格的工作考核是“指挥棒”。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年度考核,从考核形式、内容、奖惩等方面完善“游戏规则”,以严格考核倒逼工作出成效。
打擂机制激发干劲。市四班主要领导分别带队,组成交叉观摩组,每月开展1次调度。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个村现场打分、排名。获得“达标”的村能拿到奖励,而排名后3位的村所属乡镇(街道)负责人将作表态发言,这让各乡镇(街道)都铆足了劲,你追我赶。
公开评比营造氛围。依托市级媒体平台,广泛开展最美村庄、最美庭院、最美道路等“最美系列”网络投票。村民们纷纷为自家村子拉票,“咱村肯定能评上最美,大家都来投票!”三年来,全市累计评选出最美村庄120个。

产业融合,兴旺经济发展

美丽环境孕育美丽产业。凭借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探索出“生态产品+农耕体验+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等多元美丽经济转换模式,沙老寨柿子村脱颖而出,成为网红景点。每到柿子成熟季节,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既能欣赏美景,又能体验乡村生活,太棒了!”一位游客称赞道。三年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192.92万人(次)。
美丽环境赋能农民增收。优美的人居环境吸引了玉乡农公司等众多农业企业扎根乡村发展产业。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收入稳步增长。三年来,全市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25.44万人(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2年的15718元,预计增加至2024年的18450元。

内外联动,激活发展动能

“来到这里真的学到了很多干货,老师也特别专业,讲得也比较细。”正在文山市金月汇职业培训学校学习电商运营抖音直播的学员孙永丹说,她对电商较为感兴趣,而且家里也种植农产品,所以打算通过学习电商运营抖音直播,带动家乡农特产品产业发展。
素质提升为发展助力。文山市持续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全方位增强农民发展底气。三年来,全市累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59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培训9.4万人(次)。同时,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提供创业资金扶持与优质服务,三年来,全市累计开展创业服务活动150余场(次),发放创业贷款1.69亿元,扶持创业939人,带动就业2152人。
文山市还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深入挖掘贡献突出、事迹感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常态化进行宣传报道。三年来,全市累计命名“名书记”30个,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435名,打造“西畴精神”实践基地10个。
通过扎实推进农村工作“六件套”,文山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跃居全州前列、全省中游,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精气神愈发饱满。文山市用行动证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治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树立的是形象,真正实现了造梦乡土、造美乡村、造福乡民。

记者:陶晶晶 董昊鑫

编辑:李娟

制作:冯明兰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免责声明:
1、本平台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平台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发布"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平台不承担责任。

文山发布
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反映社情民意平台、回应民众关注平台、便民服务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