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之力铸时代之魂——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专访

文摘   2024-11-18 10:28   江苏  

以文化之力

铸时代之魂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专题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

心得体会专访


正值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建团七周年之际,乐团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学习会。全团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讲话、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重要指示精神。

同时,会议传达学习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苏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陈龙在集团“奋战六个月 迎接两周年”活动总结暨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乐团领导班子成员学习后汇报心得体会,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及市委、集团党委领导最新指示精神,回眸乐团七年来时路,凝聚文化之力再出发。






文化的力量是自信的力量



彭家鹏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重要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民族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自成立七年来,我们始终坚信,“文化之根”是乐团发展的基石,“时代之声”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一方面,乐团坚持中国江南音乐的文化特质,制定出台《“丝竹江南、丝竹交响”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并创建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国江南音乐创作研发基地”,全力打造新时代中国江南音乐文化品牌;另一方面,坚持中国民族音乐的现代化创新,在传承中华优秀民族音乐的精华,积极挖掘具有苏州品质、江南特色的艺术资源的同时,借鉴西方交响乐语言,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突显民族音乐表现形式交响性、国际性、时代性的创新理念,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文化之根”与“时代之声”的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的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民族管弦乐是中国的“音乐母语”,用民族管弦乐作品传递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我们中国音乐家应有的担当。建团以来,乐团委约十余位顶尖作曲家创作了17首民族管弦乐作品,以国际化创作手法展现中国民族管弦乐创新发展成果。
乐团更是7次踏上国际巡演之旅,奥地利、德国、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16个国家、32个城市、37场演出,赢得了各国观众的广泛赞誉,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民族音乐的创新表达和高速发展,不仅依托于传统传播形式,更需要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力量来实现赋能。2023年,乐团打造了国内首个聚焦于中国民族管弦乐的数字化江南音乐文化平台“数字音乐厅”,将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以更加生动、多元的形式呈现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构建多渠道、立体式的对外传播格局,让中华文化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响。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即将迈入第八个年头。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苏州品质、江南特色、中国气派的艺术定位,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坚持走民族音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持续打造主题鲜明、风格各异、题材多样、形式多元的优秀艺术作品,创新大型音乐会、中小型音乐会、室内乐等契合市场需求、百姓喜闻乐见的演出传播方式,努力实现历史与现代、传承与创新、民族与国际、内容与形式、引导与普及的融合统一,推动民族音乐艺术更好地立足苏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文化的力量是人民的力量



朱昌耀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作为一名老文艺工作者,我深刻地认识到,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作品只有真正走到人民中间,真正抵达听众,文艺的功能和价值才能充分彰显,才能发挥“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

正如金部长所说,精品是“磨”出来的,是一点一滴“炼”出来的,要抓好选题策划、创作排演,努力按照人民群众的审美和市场需求提供文化产品。所以,在创作上,乐团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握好倾心歌颂人民、谱写人民的创作方向,继续创作例如《江河湖海颂》《征程·光明》《丝竹交响》《四季留园》《琴动山河》等“叫好又叫座”的艺术精品,新编例如《苏州好风光》《烛影摇红》等一批优秀民族音乐经典。在传播上,立足苏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进一步服务苏州人民,培育全国市场,展现中国形象。认真研究并精准触达观众的音乐文化审美需求,为全国人民提供高质量音乐文化产品,为全球观众带去能够代表中国形象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符合文化领域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因此,我们要始终以人才为发展引擎,不断完善乐团“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工作机制,发挥艺术名家引领作用、完善艺术人才梯队建设、加强团队经营管理能力,坚持“能进能出”的员工聘用机制、“能上能下”的人才选拔机制、“筑巢引凤”“活水养鱼”的用人机制,以及绩效优先、科学公平的分配机制。识才、懂才、爱才、留住人才,不断提高团队创造活力,努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队伍。



文化的力量是创新的力量




杨 飞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党支部书记兼常务副总经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七年来,乐团坚持体制机制守正创新。始终以“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践行民族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的要求,在创作演出、传播推广、人才建设等方面都有创新性举措,包括“委约创作”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音乐季”制度、“团厅合一”的阵地运营管理机制、“引、育、留、用”的全链条人才建设机制、利用科技赋能的“数字音乐厅”,无一不体现着乐团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深刻思考和具体实践。乐团体制机制创新做法还曾被中组部、中宣部编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丛书。同时,始终以“两个效益”为总体目标,以社会效益为先,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建团来,乐团已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十佳民族管弦乐团、江苏省文华大奖等国家、省级荣誉56项。7部原创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其中1部入选重点扶持项目),4次入围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6次入围江苏艺术基金扶持项目。《江河湖海颂》《征程·光明》更是实现了音乐作品创作演出奖项的“大满贯”。

以社会效益为先的同时,坚持“一品为主、多元并举”的经营模式,通过寻求社会互动互利、民族音乐内容和形式多元表达、塑造品牌效应、承办国家级省级活动、打造海内外数字化传播矩阵、拓展社会辅导业务、乐团音乐厅承办自营项目、打造线上付费音乐会系列等等,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持续攀升,本年度乐团实现了社会效益上的新收获和降本增效上的新突破。

陈龙董事长强调,要持续深化院团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调动和激发集团400多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活力和创新动力。集团领导为我们乐团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志存高远、蹄疾步稳”,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立破并举、稳中求进,做到踏稳脚下每一步,将每一个创新实践做深、做实、做优。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家国有文艺院团,如何进一步适应宏观市场的新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百姓文化审美的新需求,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市场意识,实施精准施策。一方面,围绕人民群众高质量、多元化的音乐文化需求,艺术生产要进一步找准定位、提高品质、精准触达,让艺术作品既有“奖杯”“口碑”,也有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演出经营要进一步把握市场规律,实现降本增效,努力开发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多样化演出版本,提高演出适应性,同时还要提升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传播营销能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在乐团开启第八年的新征程之际,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站在更新更高的平台上,如何继续做实、做强、做优,需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当中来寻找答案,找准践行的举措。时代在要求我们,人民在呼唤我们。我们作为代表着江南文化的“文艺苏军”,要进一步争先创优,在艺术建设上坚持守正创新,在效益路径上坚持多元并举,立足苏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成长为全国同门类院团中的佼佼者,走出一条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相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为“文化强市”贡献蓬勃力量。




丝竹里的江南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丝竹江南,丝竹交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