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想念你们”,近日,李子柒的回归,不知收获了多少人的眼泪。
据不完全统计,在接连发布雕漆隐花、森林衣帽间、蜀锦绒花三条视频后,李子柒在抖音、微博、快手三大平台上的账号,一夜涨粉超过380万,生动演绎了什么叫作“王者归来”。
热度暴增的同时,李子柒的视频还是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味道,继续用独有的“柒式美学”一帧一帧地向我们讲述传统安静的诗意生活。
但大家对她的回归不仅仅是惊喜,也对她过去三年的经历和未来规划充满了好奇。11月13日,新华社发布了独家专访李子柒的视频,替我们问出了这些问题,而李子柒的回答,也让我们找到了答案。
停更的三年里,李子柒在做什么?
“补瞌睡,陪奶奶”,谈笑间,李子柒表示,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休息和陪伴奶奶,而最大的收获,则是走访了20多个省市,拜访了100多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六七年前我去拜访手艺人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学习技术,最近这几年,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听他们的故事,也找到了继续往前走的方向和动力。”
为了更加了解蓝印花布的技艺,她曾前往江苏南通,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振兴学习。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在明代中后期,由江南移民带入的,并随着棉纺织业在南通的繁荣发展,将这门古老技艺扩展应用开来的。经过南通先民们代代传承,这门古老技艺得以在南通沿袭至今,南通也因此被誉为“明清以来唯一不间断传承民间蓝印花布传承基地”。
聊天中,她得知王振兴的儿孙都学习了蓝印花布印染工艺,但是出于生计考虑,孙子们并未凭借这门手艺谋生。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喜爱,特别是短视频新媒体平台的兴起,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状况逐渐得到改善。2024年,李子柒再次拜访王振兴,状况截然不同。“王爷爷特别开心地拉着我的手,去看他新染的布和新做的一些产品,它们特别时尚,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这都是他的孙女帮他做的设计。”李子柒说。
在回答停更期间,是否担心被同类型博主替代时,李子柒展现出了相当平和且积极的心态:“如今有了更多传统文化手艺人,这是整个社会参与的结果,至于我的作品是否独树一帜还重要吗?我认为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已经成了一个方向,我希望能朝着这个方向走的人越来越多。”
回归当日,李子柒发布的第一条视频,展现了她耗时一年,精心打造了一幅“雕漆隐花”的漆器。
雕漆隐花,是成都漆艺“三雕一刻”中的绝技之一,在成型的漆膜上镂刻,髹漆,贴金、银箔粉,罩透明漆,最后研磨抛光,使纹饰在漆面之下清晰可见,其制作工艺之复杂,即使是技艺精湛的老工匠,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返工。
制作漆器的感受是痛并快乐着。李子柒在视频中提到,自己在接触生漆之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敏反应,甚至整个团队组队到医院打抗过敏针。在制作漆器的过程中,李子柒也曾遭遇失败,也曾向老师——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尹利萍嚎啕大哭。
在老师的开解和指导下,她花三个月重新制作了最后一个步骤,终于完成了视频中所展现的“麒麟回首”衣柜木门,并将其送给奶奶当做新年礼物。“中国有一句话叫‘麒麟回首百病销’,我希望奶奶能够健康。”
提及和尹利萍老师学习这门国家级非遗技艺的原因,李子柒说:“因为它像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才有的东西,外表看上去低调谦逊,内里包罗万象,精彩绝伦。”
随着李子柒的复出,各地文旅纷纷晒出了自家的宝藏非遗,邀请李子柒前去体验,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评论区里的网友们也都在为家乡的非遗宣传喊话,欢迎李子柒来家乡感受非遗的魅力。
对于未来的规划,李子柒在新华社专访中表示,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围绕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及良性生态构建。一方面,要助力搭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另一方面,要针对性解决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非遗传承人面临的年龄断层、缺乏有效宣传手段等问题。“不管是互联网、短视频、科技、AI,这些东西都可以成为我展示自己的生活,进行传播文化的一种方式。所以我想要继续往前走走看,看能不能踩出一些新的脚印。”
11月13日晚,李子柒出现在“多彩非遗 共生共享”2024焕新非遗·天府之夜活动中,她身着一袭亲手缝制的熊猫蜀锦长裙,获聘“焕新非遗计划匠心守护大使”。在现场,李子柒表示,她想感谢很多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关心支持她的人,“我诚惶诚恐”,总会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但未来她会努力,也相信自己选择的路。晚会还宣布成立“李子柒非遗工作站”,由四川省文旅厅副厅长授牌。
11月14日,李子柒再履新职——担任百度百科AI非遗馆荣誉馆长及产品共建人。后续,李子柒还将参加由央视频、CGTN联合烟台共同打造的大型融媒体文化节目《中国汉服之夜》的录制……李子柒正循着规划、朝着目标努力前进。
三年多的沉寂并未削减李子柒的影响力,反而让她所承载的文化传播价值持续攀升。非遗文化需要被看见,而李子柒正是照进来的那束光,让大家都看到了我们的非遗文化。
李子柒的成功归来告诉了我们,文化输出并不只是简单的信息传播,而是需要情感的投入与生活的实践,更印证了传统文化之美才是不变的“顶流”。
END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综合新华社、封面新闻、九派新闻、极目新闻、央视频等内容
编辑 | 贾潇
投稿邮箱 | zgwywxw@126.com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