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古代的思想大碰撞,人们首先会想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那个时候,以孔子、韩非子、老子为代表的儒、法、道等思想流派将中国思想文化推上了新的高峰。林语堂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中国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
儒家和道家,一个入世,一个出世,看起来互相矛盾,却在多少中国人的心中共存共生。
岂止是儒家和道家纠缠不清,儒家跟法家也“同流合污”。这个道理两千年前已经有人讲得很清楚。汉元帝长于深宫,熟读经籍,抱怨老爹汉宣帝“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汉宣帝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放下冠冕堂皇的话,一语道出要诀,点出应把法家“霸道”与儒家“王道”结合,也就是将德政与法治结合才能维持统治。帝王坐天下兼采儒法二家,一个是面子,一个是里子,从来没有只靠道德说教能管好天下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假,但汉朝立国还有一个大的前提——汉承秦制,汉朝被捧起来的儒家已经是儒法合流。儒道法越深究就越让人糊涂?他们到底是对立还是统一?实际上,世上哪有单纯到只受一种思想影响的人,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你都会看到复杂的结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佛家等因素的互相拉扯,悄然融入我们的人格中,构成我们的一部分。除了受孔子、老子、韩非子这些圣人先哲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宋明清时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受传统思想流派或西方传入思想的影响,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阳明、李贽、顾炎武、李鸿章、梁启超等人,以思想来改造社会,以治世做人之哲学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他们的地位虽然不一定能超越先秦的圣人先哲,却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贡献与影响力,我们看到的常常是他们的一个侧影,其中一些人甚至被视为离经叛道,颇受争议。例如我们熟知的欧阳修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事实上他在变法和革新中所提出的政治思想对当今依然产生了很大影响。欧阳修曾写过著名的《朋党论》,其“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的理念,一直影响到了当今社会人们的观念与判断。又比如李鸿章,因为签署了《马关条约》被骂是“卖国贼”。但为什么梁启超评价他为“大清的裱糊匠”?除却争议,他在洋务运动中所展现的雄才大略和政治思想,也值得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能在几千年的大浪淘沙下源远流长,靠的就是这些先人在思想领域不断地创造、思考、破局、守成和挣扎。当我们试图理解今日世界,恰恰需要以客观的角度,全方位地去认识这些先哲和他们的思想。他们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思想?当时的社会背景又是什么?只有懂得之后,我们才有可能破解对于自身和社会现象的诸种疑问,明白是什么样的智慧支撑我们一路走来?又是谁塑造了我们?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回溯传承、变化千年的思想文化,揭示历史发展真相,三联中读持续发力,自2019年11月起,以超强阵容推出了中国思想家精品课:《谁塑造了我们——读懂“活在当下”的中国先哲》第一季,主要关注从先秦到唐朝的重要思想家。2020年2月,聚焦宋、明、清三代思想家的《谁塑造了我们 第二季》上线。在第一季中,一批研究成果卓著的主讲人为我们重点讲解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墨子、董仲舒、王充、嵇康、惠能和韩愈。在接下来的第二季中,依然有10位重磅学者,为大家介绍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司马光、朱熹、王阳明、李贽、顾炎武、戴震、龚自珍、魏源、徐继畬、曾国藩、李鸿章、梁启超等人。这些先哲,各有特色,各有血肉与人生价值的选择,他们并不一定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也并非中国思想史的全部,但对于中国传统的形成意义重大。以他们为基点,我们能够管窥传统文化的样貌与潜在的可能性,令更多人得以观照时代与自身。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探究今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来处,了解是谁塑造了你我,不妨收听系列课程《谁塑造了我们——读懂“活在当下”的中国先哲》这门合辑课由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领衔,他会在总序部分和我们来一次亲近的交谈,你会听到一位史学大家讲述自己心中的中国思想。后来,他成了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与此同时,来自北大、复旦、武大、社科院等学术机构的专业学者,已经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深耕多年,我们一一邀请到他们,为我们轮流解读各有特色的思想家,确保各得其宜、各尽所长。从先秦到晚清,为你从头细说,展现2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覆盖的思想精华。春秋之礼、盛唐气象、大宋淳风、有明一代、晚清之变,这些精彩的朝代、历史时期,近在眼前。孔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嵇康、惠能、韩愈、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朱熹、王阳明、李贽、顾炎武、戴震、龚自珍、魏源、曾国藩、李鸿章、梁启超......在思想史、文化史、甚至整部中国历史上,都闪闪发光的这些人,我们会一个个地为你深入解读。书海繁杂,该如何筛选?哪些书粗读即可,哪些书又该一遍遍地反复精读?在通往思想高地的路径上,哪本书能带着我们更快到达目的地?这些常见的疑惑,都会在主讲人的私人书单里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