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无数巧夺天工的珍宝光耀于世。在灿若星河的文物海洋之中,却有六十四件极为特殊,被国家明文规定永远不能出境展出。究竟是什么样的珍宝,有着如此特殊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镶金兽首玛瑙杯。
这件镶金兽首玛瑙杯称得上是中国顶级国宝,在2002年,它被列入国家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64件文物名单中第四十四位。更牛的是,这件杯子价值半个香港,要知道香港可是寸土寸金的宝地啊,可以想象这件玛瑙杯有多贵重了。它价值高的其中一个原因:它是孤品,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件。
央视《国宝档案》:独一无二玛瑙杯
1970年10月,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正在挖地基,当地基挖到距离地面近一米的时候,突然露出一个灰色的陶瓮,“出宝贝了”在场的有个人大喊了一声,周围的人纷纷围观过来看。瓮盖被打开的一刹那,大家都惊呆了:里面竟然装满了金灿灿的古代文物。
文物专家赶到了现场后一方面对出土文物及现场实施抢救性保护,一方面对周围继续展开考古调查。经过清点登记,何家村工地挖出的两瓮一罐中,共装有金银器、玛瑙器、水晶器、玉器、金银铜钱币等珍贵文物一千多件。这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金银器,金器总重量达298两,银器总重量3900多两。
除此之外,在何家村窖藏文物中,有一件精美异常、风格独特的酒具,引起了专家们的格外关注,它就是镶金兽首玛瑙杯。
这件兽首玛瑙杯是唐代的酒器,但自1970年出土至今,身世一直是个谜,此杯虽属于唐朝,但是究竟是不是唐代的工匠所造,这不得而知。因为这件玛瑙杯从造型上看并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器具,它外形充满了异域风情,因此很多专家认为,它有可能是中亚或者西亚的某个国家供奉给唐朝皇帝的礼物,还有可能是欧洲某个国家的使节送给大唐皇帝的。
关于这件杯子是舶来品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它的外形。因外形酷似兽角,镶金兽首玛瑙杯也叫角杯,角杯起源于古希腊,是一种尾部设有流口、上面可注酒的酒器,这种角杯也叫“来通杯”,后来它流传到西亚、中亚、特别在萨珊波斯(现在的伊朗)十分常见,用来通杯饮酒 ,喝酒的人要仰起脖子,对准酒杯下面的嘴,这种饮酒方式和中国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兽首似牛非牛,有人认为该造型是以中亚的高鼻羚羊为原形的。
兽首玛瑙杯外形酷似“来通杯”,却又带有我国古代酒器特征,有专家分析,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盛唐时期,许多国家受到了中国用杯饮酒方式的影响,所以来通杯的造型渐渐发生变化。《旧唐书》中记载:开元16年,也就是公元728年,大康国进献兽首玛瑙杯。一千多年前的大康国,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一带。若此史料属实,这件玛瑙杯的身世之谜有望揭开。
除了神秘的身世,此兽首玛瑙杯的还有一个奇绝之处就是极尽天然和因势造型。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件杯子是用一整块带条纹的缠丝红玛瑙雕刻而成,这块红玛瑙纹理层次分明,色彩纯正,本身就是一件罕见的天然宝石,工匠巧妙的利用玛瑙的材质、颜色和自然纹理,设计出杯子的造型,兽角的雕刻运用玛瑙的天然俏色,上红下白,表现出羊角般的质感。
台北博物馆的专家来陕西省博物馆参观这件杯子时连连惊叹,认为它足以媲美台北博物馆的肉形石。肉形石是台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最绝妙之处就在于天然形成的宝石,却和一块东坡肉真假难辨。这样的评价,足可见工匠对于玛瑙宝石天然之态的完美利用。
肉形石
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工匠用玛瑙石的一端,雕琢成栩栩如生的兽头,兽头是牛头形状,但兽角又像羊角,两只兽角以优美的造型连接杯身的两端,成为杯子的把手部分。兽头上下的肌肉仅用寥寥数刀就表现的十分逼真,圆圆睁大的眼睛,光亮有神,起到可画龙点睛的作用。兽嘴部分用黄金制成,这个黄金兽嘴也是玛瑙杯的底塞,金灿灿的兽嘴弥补了杯子整体色彩偏暗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