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史元春带队参加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

教育   2024-10-14 23:25   青海  

10月11日,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平谷开幕,来自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涉农领域知名科学家、高校校长、教育家、企业家等800余位嘉宾参会。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史元春带领科研院、农牧学院、农科院等6名教职工参加本次盛会,应邀出席开幕式、参加世界农业高校校长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10日上午,史元春校长在第二轮圆桌论坛上围绕“大学科研如何与产业需求发展同步”主题进行了发言。首先围绕“大学如何识别和预测产业需求,以引导科研方向的调整”方面指出,青海大学一直在探索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生态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全校教研力量有1/3在农牧生态领域,涉及十多个专业建设和较广的研究方向,立足青藏高原“冷凉性”气候、光照充足、病虫害少等自然优势,始终以“种质资源创新”为核心开展。选育的“青薯9号”荣登2022年度全国马铃薯推广面积榜首,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品种使我国油菜种植区域的海拔上限提高了350米,推广面积占春油菜区杂交油菜总面积的85%以上。生态友好饲料和鱼种培育技术成功支撑了青海三文鱼的养殖业,目前,国内市场三文鱼有40%来自青海省。学校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育种技术以及农牧生态领域的应用,围绕AI+系统部署“建算力、融数据、强能力”三个层层递进的工作内容,前瞻布局相关科研基础设施,今年发射了三江源一号遥感卫星、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西北地区最强超算中心,在育种技术上从内在的基因组选择编辑,到生物外在的表型数据采集和分析,再到生长的生态环境的长时空检测,加快AI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需求。



接着围绕“产教融合”向大会介绍了我校的做法和案例。史元春校长强调,生态农牧是青海大学的重要学科领域,相应地青大的实践基地遍布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从可可西里三江源无人区、到青海高原牧区、到河湟农产区,都建有野外试验台站、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教学实践基地、教育科普基地等实践平台,为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新范式奠定了基础。学校高度关注做好高校与行业的双向奔赴两条线上的工作。一方面,青海大学以生态保护、现代农牧业为重点的“科技特派团”5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74个,选派320名教师,占全省71.2%,通过专家团队进驻、科技人员和研究生长年驻扎等方式,在农业生产一线实践中发现问题、筛选问题、解决问题,针对生产难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搭建人才培养与农技服务、科技示范新的平台,实现专家与农民零距离、科研与生产零距离、育人与用人零距离,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今年3月在青海大学成立青海乡村振兴学院,发挥青大人才和科技优势,加强基层农牧民的科技培训,每年培训10000余人次,扩充了原有的“高校+企业+农户”的成果推广模式,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支撑全产业链的发展。



会后,史元春校长应邀参加了光明网的专题采访。会议期间,以展板的形式展示了青海大学在高原农牧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得到兄弟院校的广泛关注和同行的认可,进一步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END








青海大学共青团新媒体中心

中青校媒会员单位
新浪微博:@青海大学微博汇
抖音:@青海大学团委
哔哩哔哩:  @青海大学团委
青媒之声:荔枝FM726587

投稿邮箱:qhu_xmtzx@126.com

团队招募:qhdxtw14520

来源:青海大学

编辑:柴正珍

一审:唐开宇

二审:金乐

三审:卢海静

微信号:QHU-XTW

青海大学团委
坚持科学发展,关注学生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