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浪树洞|NO.127
欢 迎 倾 听
“饭搭子”“旅游搭子”“考研搭子”
……
在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人选择"搭子社交"
一种短暂、低负担的陪伴形式
来缓解孤独
团子们
你觉得自己孤独吗?
想跟团子们一起聊聊下面这个话题
树洞团子们的心声~
——@星星
团团说:孤独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课题。团子的建议很不错!学会接纳孤独,是一种成熟的表现;而走进人群,感受热闹,则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既能在独处时享受内心的安宁,也能在人群中汲取能量。这样,孤独不再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自我成长的契机。
人类的孤独在本质上来自于对“有限”的感知,人性之中所固有的孤独来源于认识论的局限,即我们无法穷尽世界的知识,这是一种不可摆脱的孤独;人性之中所固有的孤独来源于存在论的本质,即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只有自己能够真正面对和背负自身命运。
现代社会其实是在倒逼着我们去选择孤独,因为我们必须要保留自我,每个人的境遇与内心感受都是极其不同的,我们可以选择委屈自己去融入集体,这需要我们放弃一些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然后去迎合他人的期望,这种妥协可能让我们在短期内感到安全和被接纳,但长久以往,却可能导致内心的空虚与失落。我们可能会变得迷失自我,逐渐忘记那些真正让我们快乐和满足的东西,以至于失去自我;我认为是现代社会在倒逼着我们去选择孤独。
而所有对“孤独”的缓解都需要通过对“无限”的感知来实现,我们要学会珍视和接纳自己的感受,无论是孤独、焦虑还是失落。认识到这些感受是人类普遍的经历,有助于减少自责和焦虑。
打工的第三年越来越孤独,朋友圈关了,休息时间也是宅在宿舍,从一开始的忍受孤独到后面的接受孤独再到最后的享受孤独。独处让我不再那么敏感,多一些时间去思考自己,完全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我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或者起个大早去逛菜市场,买完自己想吃的菜后,找个最角落的早餐店吃个肠粉、喝口茶、发会儿呆,然后悠哉悠哉地回家。兴头上来了也会背上背包转两路公交车去爬山,不做攻略不看地图,想走哪条路就走那条路,累了眯会儿再出发也不迟。返程徒步10公里回来或者打车回来都可以,哈哈哈哈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确实是很自由。虽然偶尔也会想起某个朋友,怀念一起的日子,但……现在的生活也不错!过去的就让它走得更远一点吧。
当今年轻人的孤独感来自于社会快餐文化,身边的人和事发展速度都太快了,快得让我们灵魂跟上不上肉体,肉体被迫往前走,灵魂在后面飘荡。
———@原来
社会中的孤独感吗?我还只是一个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参与到许多社会活动中,但我终究还没有完全进入到成年人的社会。即使在学校,这个被老师称为“象牙塔”的地方,我也感受到了孤独。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呢?
记得在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离家特别远的长沙的一所大学。开学之后,母亲离开,留我一个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独自适应新的环境,接触新的朋友,这时,我并未感到孤独。当我看到室友和高中时的好朋友常常联系时,我仅有一点对于自己高中没有一丝快乐的感伤。但当我看到室友们对作业并不上心,只有我一个人在认真筹谋如何更好地完成这项作业时,我只想要一个人,离他们远一点。就是这样的原因,志不同道不合,夹杂着其他复杂的因素,我和室友的关系并不亲近。但还是会在某些需要倾听者的时候,感到一种淡淡的孤独。说来自负,每当这时,我都会联想到古代知音难觅的忧郁诗人。
对于这种孤独,我是接受且接纳的。该如何缓解,这个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应该有很多解决方法,但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让自己孤独,去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和交心的人保持联系,交到更多能交心的相互信任的好朋友。这大概很难,我并没有实践过,我也还没有体验过非常孤独难以抽身的感觉,但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哥舒临
团团说: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孤独,是成长路上必然的体验。你的孤独,不仅因为志趣的不同,更是因为对内心真实感受的坚持与自我认同。别急,真正的朋友也许正等在未来的某个转角。在此过程中,尝试拓宽圈子,找到一些共鸣的人,或许会让心灵更加温暖。愿你在独处中更坚定自己,在交友中找到属于你的知音。
在电子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科技带来日新月异的便利生活的同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变得偏向于追从一切能带来新鲜感的事物。短暂的热烈过后便是空虚的孤独与寂寞,当思想内核不够成熟时,便容易随波逐流,当我们不再为了怎样而怎样时,当我们适当淡化带着目的和功利心去生活时,也许会更加平和地接受生活的普通。
——@Rosina
很少有人可以真正了解自己,而且没有精神寄托,以至于越来将自己封闭。多去外面走走,见见世界,拥抱大自然。多看点书,涉猎广泛一点,少将时间花费在手机上,多去外面社交。多锻炼身体,做做志愿者,帮助他人。
——@乃禾
团团说:走出内心的封闭,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大自然、书籍、社交,每一项都能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帮助我们重拾与外界的联系。而帮助他人,不仅是对他人的关怀,更是一种自我成长。大部分人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忘记了真实的存在。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你的生活会因而焕发出更多光彩。
团团说:孤独感的确往往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当我们在追求不同目标时,难以找到可以完全共鸣的伙伴。身处备考的状态中,尤其会感到与外界的脱节,无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焦虑和成就。但正是这种独自面对挑战的时刻,也许能够塑造出更强大的自我。你并不孤单,很多人在你不曾看到的地方也在默默奋斗。坚持下去,未来的你会感谢今天的努力和坚持,终会找到与自己步调一致的伙伴。
现代社会中的孤独感,已经成为许多人心中的隐痛,尤其在快速发展的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我们身处的信息化、社交化社会,表面上连接了无数人,然而,虚拟世界的交流却往往是浅尝辄止,缺乏深度和情感共鸣。
孤独感的根源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独处,更多是心灵的空虚和思想的无法共鸣。很多人因为自身的目标与他人不一致,或者因无法找到共感的群体,感到无法分享内心的波动,从而陷入孤独的困境。
缓解孤独感,并非单纯依赖外界的陪伴,而是要从内心开始调整。首先,培养自我独立的能力,学会与自己和解,享受独处时光中的安静与自省。其次,建立真实而有深度的社交关系,主动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而非仅仅依赖“搭子社交”。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人际关系中的温暖和支持。另外,可以尝试多参与社会活动、加入兴趣小组,通过共同的目标和活动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最重要的是,接受孤独作为人生的一部分,并学会从孤独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孤独并非一定是负面的,它也可以成为自我反思和充实自我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也能逐步找到与他人建立深度连接的方式。
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说,孤独通向精神的两极,一个是绝望,一个是无边的自由。这也启示我们,一个人独坐幽篁、听雨看海固然享受,对酒当歌、灯火可亲的团圆也不可或缺,社区生活、公共参与的价值更弥足珍贵。
“陪伴你最久的东西是什么?”
(点击即可查看)
本文由青年湖南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
- 欢迎团子们下方留言 点赞 转发 - 来源|青年湖南原创栏目“听浪树洞” 图片均为AI生成
组稿|贰水 校对|阿澜
本文由青年湖南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