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雅静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毛姆说过一句很清醒的话:
心软和不好意思,只会杀死你自己,理性的薄情和无情,才是生存利器。
乍听之下,颇有些凉薄,仔细想想,越觉得实在有理。
有太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别人看得很重,不自觉地去迁就甚至迎合别人。
可到头来,却是周全了别人,难为了自己。
要知道,人生海海,别人不过是我们生命中的配角,唯有自己才是终身的主角。
实在无需对所有人都大方,更不必强求每个人都喜欢。
那些过得舒服顺遂的人,骨子里其实都有点“自私”。
自媒体博主潇潇,曾在她的社交媒体上说过,她是一个非常容易陷入内耗的人。
因为她总是在意别人的感受,对周遭的人几乎有求必应。
有朋友约她逛街,她即使上了一天班,明明已经很累,但为了不让朋友扫兴,她还是会准时赴约。
工作中,就算自己很忙,可为了给同事留个好印象,只要对方开口,她仍会抽空去帮同事的忙。
周末本来计划好了要好好休息,可当表姐提出请她帮忙带下孩子,她便立刻放弃了休息,答应下来。
她的生活总是如此:优先别人,置后自己。
后来有一次,她去医院体检时,竟然查出自己有乳腺结节。
医生告诉她,这可能和她长时间压抑情绪有关系。
她想起平日的种种,决定改变自己。
从那以后,但凡是她不想做的事,她便不再勉强自己。
即使开口拒绝很难,但她还是告诉自己不能再妥协。
然而神奇的是,当她不再做“老好人”后,她感觉日子竟轻松了不少。
更值得庆幸的是,半年后去复查,那些结节竟然消失了。
网上曾有个热门话题的讨论: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累,也越来越不快乐?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一针见血:
“因为你不够自私,总是在费心劳力的满足别人,而忽略了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过得不开心,就是因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弄反了顺序:总是太看重别人的感受,把自己的需求置后。
别人一有需求,就不遗余力地满足,生怕有半点差池,让别人心生嫌隙。
但凡旁人有个风吹草动,就会下意识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够好,在无形中背负起别人的情绪。
可其实,别人的感受远没有你的心情来的重要。
何苦为了那些无关紧要的人,让自己活得如履薄冰?
不妨活得“自私”一些,永远不要轻易折叠自己的感受,优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可以善良热情,但前提一定是不让自己受伤。
电视剧《我们的新时代》中,白菁和文静是相识多年的闺蜜。
文静离婚后,便独自担负起抚养孩子的重任。
白菁心疼好友生活不易,一直希望能够帮到她。
有一次,白菁出门打车,发现来接她的司机竟是文静,她这才知道文静在做司机的工作。
她觉得文静毕竟是师范大学的高材生,当司机实在是有些屈才了。
于是,便满怀热情地提出,要为文静介绍一份线上教育的工作。
甚至主动说帮她做简历,让她直接准备面试就行,只愿文静能轻松步入新的人生阶段。
没想到文静却说,做司机是自己的选择,现在并不想换工作。
可白菁却觉得,好友这是不好意思麻烦自己,于是便继续“苦口婆心”的劝说,给她逐一分析做司机的弊端。
直到文静有些不耐烦地说:
你能不能别这样!总以为自己说的才对,把你觉得正确的事强加给我。我完全不想换工作,你听懂了吗!
最后,两人在争吵中不欢而散。
生活中,或许我们也有像白菁这样的时候,怀揣满腔热忱,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救赎他人。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拯救者思维”。
可并不是每一分善意,都能被领情,有时甚至还会让人觉得逾矩。
人生就像一场答卷,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课题。
哪怕关系再亲再近,也切莫用自己的标准,去丈量别人的生活。
你的蜜糖,可能也是别人的砒霜。
也许你的好心和建议,对旁人而言,只不过是多余的关心。
倒不如收回自己的目光,少操一些闲心,多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朋友也好,亲人也罢,千万不要强行介入对方的因果,更不要干涉对方的决定。
学着冷漠一些、自私凉薄一些,才能让彼此间的相处更加舒心,也能让自己的世界更加清净。
作家杨熹文曾分享过她在国外留学期间的一段经历。
那时,她在一家烧烤店兼职,偶然认识了一位年纪相仿的女生。
她们一起上下班,渐渐地便熟络起来,成了好朋友。
但相处一段时间后,杨熹文发现对方是一个很消极的人。
当时,烧烤店的老板脾气不是很好,只要稍有差错,就会无情地削减她们的工资。
朋友因此很沮丧,每天上班都在唉声叹气。
杨熹文虽然也不喜欢这份工作,但为了改变现状,她苦练英语,还利用空闲时间关注其他招聘信息。
她也毫无保留地把这些分享给朋友,希望朋友能和她一起行动。
可每当杨熹文劝告她时,朋友都会找各种理由拒绝。
用“我太笨了”“英文不好”“我不可能找到这么挣钱的工作”等话语作为挡箭牌,始终不敢迈出改变的一步。
这种消极的情绪像一股无形的霉气,也在一点点侵蚀着杨熹文的心灵,让她倍感无力。
杨熹文意识到,如果继续与其相处下去,自己的积极心态也可能会被消磨殆尽。
于是,她选择疏远这个朋友。
她开始拼命学英文、考驾照,随着能力的提升,她找到了更好的兼职,而且她还挤出时间读书、写作。
后来,她不仅结识了苏小昨、李尚龙等充满正能量的新朋友,还在他们的鼓励下,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法兰克福大学有项研究表明:
每个人都是带着一定能量储备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与人交往,本质上就是能量的流转、互换。
只有同频的人才能彼此滋养,给对方源源不断的养分。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你的能量被一点点耗尽,就是在提醒你应该及时止损。
人的一生又不长,我们何必非要勉强自己去包容耗能的关系?
割舍掉那些让你不舒服的关系,不是自私,而是成年人的通透和清醒。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量对等才能长此以往,否则便是单方面的浪费时光。
谁消耗你,就远离谁;谁折磨你,就离开谁。
很赞同这样一句话:
把任何人排在自己的前面,其实都是一场灾难。
在这世上,没有几个人的感受和利益,能比你来的更重要。
把自己顾好,才是通往幸福的最佳渠道。
这一生,我们最重要的课题是取悦自己,让自己活得舒心。
你大可以“自私”一点,不必把别人的感受看得那么重。
也别介入别人的因果,非要为他人的祸福买单,让花开花,让树成树。
至于那些让你不舒服的关系,不必顾念情分,用离开的方式保护自己,才是明智之举。
点个【在看】,愿你往后不必再活在任何人眼里,可以偶尔自私,偶尔任性,不遗余力地好好爱自己。
作者:雅静
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