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导语
在人民日报社编撰的《习近平总书记讲故事》一书中,总书记讲的故事具体而生动、通俗而深刻。这些故事都是从历史传承中来,从文化经典中来,从现实生活中来,从人民群众中来,从工作实践中来。这些故事高大上、接地气,既展现文化软实力,又具有实践指导性,是最值得点赞的中国故事。通过讲述中国故事,让我们了解历史,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人民更加团结,让中国更有力量。
“为你读习语”是学院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网络思政育人而搭建的学习阵地,通过读故事、谈心得,宣传好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新思想定向领航、凝心铸魂,引领全院师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踔厉奋发、奋楫笃行,践行新理念、付出新努力、实现新收获。
02
《去民之患》
《去民之患》出自北宋苏辙的《上皇帝书》。苏辙在书中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其中“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便是其中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清除百姓的祸患,如同去除自己的心病一样,强调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苏辙的这一观点深受孟子的民本思想影响,孟子主张君主要把百姓的忧乐当作自己的忧乐。苏辙通过这句话劝谏宋神宗,应把百姓疾苦当作自己的“腹心之疾”来对待,设身处地为百姓消除忧患。
03
延伸阅读
从“去民之患”的廉政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到几个重要的道理,并将这些道理延伸到现代社会中,为当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古代官员能够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并努力解决他们的问题,这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政府官员更应当时刻关注民生,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确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符合人民的意愿和需求。
故事中的官员们不仅心系百姓,还以实际行动解决问题,这展现了勤政务实、勇于担当的精神。在现代社会,官员们应该积极履行职责,勇于面对挑战,用实际行动为百姓谋福祉。
古代官员在解决百姓问题时,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原则,不贪不腐,这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和职业操守。在现代社会,官员们更应该坚守廉洁底线,自觉抵制腐败诱惑,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现代社会中,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应该更加畅通,以便政府能够及时了解民众的需求和关切,制定出更加符合民意的政策。同时,民众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去民之患”的廉政故事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我们应该将这些道理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实践中去,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4
读书心得
罗文笛,中共党员,92221380125班学生。
阅读“去民之患”的廉政故事,我深受触动,内心充满了对古代贤臣良将的敬仰与对现代社会廉政建设的思考。以下是我对此故事的读书心得:
首先,这个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以民为本”的深刻内涵。在古代社会,尽管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但总有一些官员能够坚守初心,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们不畏权贵,不惧艰难,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去民之患”的誓言。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丢。
其次,故事中的廉政实践让我对现代社会的廉政建设有了更深的思考。在古代,官员们能够保持清正廉洁,不仅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坚守,更是因为当时社会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监督机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化,廉政建设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机制,同时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监督能力,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再者,故事中的官员们勇于担当,敢于直面问题,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勇于面对挑战,积极解决问题。对于政府官员而言,更应该以身作则,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的期待和关切。
最后,这个故事给了我行动的启示。作为普通人,我可以从自身做起,提高自我修养,保持廉洁自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监督政府的行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总之,“去民之患”的廉政故事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贤臣良将的高尚品质,更让我对现代社会的廉政建设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排版:刘 瑶
封面:周文思
责编:邓绪琳
审核:李洪普
重庆理工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传媒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