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专家为他看病,背后故事公开

时事   2024-11-01 18:51   湖北  
“武汉75个经典医瞬间”VR展
昨日(10月31日)正式上线
一张张经典照片
让人赞不绝口
其中一张医生们查房的照片
吸引了众多观展者的关注



2002年,裘法祖院士(左五)、吴在德教授(左四)、陈孝平教授(右一)在同济医院病房查房。

照片中,
裘法祖院士、陈孝平院士、
原同济医科大学校长吴在德教授、
现甲乳外科主任医师易继林教授、
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刘飞龙教授、
综合医疗科主任医师杨镇教授
聚在一起为一位患者诊断。
是什么患者,
会“惊动”同济外科这么多大专家呢?
长江日报记者
采访了照片中的几位大家

陈孝平院士一眼认出
“这个技术是当时的国内首创,
这位病人是第一个受益者”

“这张照片是裘法祖院士总查房,当时还是肝脏外科中心主任的陈孝平在介绍病情,我作为大外科副主任,带着当时的外科骨干刘飞龙、杨镇、易继林等医生跟随查房。”97岁的吴在德教授看到照片后告诉记者,裘老会定期进行教学查房。虽然由于时间久远,他已不记得照片拍摄的具体年月,但他记得“这是陈院士的病人”。


这个病人很特殊,他查出了肝癌,我们用的冷循环射频技术给他治疗。这个技术是当时的国内首创,他是第一个受益者。所以我记得很清楚。”陈孝平院士看到照片,一眼认出其拍摄于2002年。


据陈院士回忆,这位患者在单位体检中查出肝癌,于是在当地医院做了切除手术。三个月后,一直在家养病的他感到肝部疼痛突然加剧,还不慎摔了腿,家人将他送到同济。经化验大便带血,甲胎蛋白超过正常人的500倍,磁共振检查肝部复发肿瘤约有2.5厘米。由于患者已动过一次手术,身体还没有恢复过来,不宜进行第二次手术。


吴在德教授回忆
“射频电流一次性消除病灶,
手术很成功,裘老带着大家一起查房”

“那时候,肝脏外科刚刚引进冷循环超能射频技术。”陈院士说,评估后,他认为病人可以用这个技术。治疗中,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穿刺,精确定位肝癌病灶,利用射频电流一次性消除“病灶”,使癌组织固化坏死,整个治疗过程为12分钟。


吴在德教授回忆,这张照片应该是病人术后,裘老带着大家一起查房时拍的。当年的医疗记录显示,手术很成功,由于不用开刀,病人损伤很小,两天后就办理了出院。之后再来复查时,病人的肝肿瘤已缩小到0.2厘米,甲胎蛋白降至正常人水平。


“这既是医风,也是学风
要在同济医院传承下去”

今年是裘法祖院士诞辰110周年。吴在德教授告诉记者,教学查房是裘老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在言传身教中,将精湛的技术以及优良的医德医风,代代相传。“裘老查房时常说,医生开展新技术也好做科研也好,不是为名利,主要是为了解决医疗问题,最终都是要为患者服务。”


“现在陈院士也会定期教学查房,尤其是疑难重症和采用了新技术的病人。”同济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程琪副教授介绍,裘老的教学查房习惯在同济医院已经形成了制度。陈院士经常跟他们说,这既是医风,也是学风,要在同济医院传承下去。




“武汉75个经典医瞬间”VR展

是长江日报传媒集团

面向社会发起的图片征集及展示活动

以此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致敬

向英雄城市的医卫人致敬

入选照片通过不同时代的独特医卫印记

勾勒出武汉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脉络

展览采用线上3D云展览的形式

为观众打造一场数字化艺术盛宴


↓ 点击图片即可观看 ↓


“这是第一次有媒体对武汉近百年医卫事业的历史瞬间进行系统梳理,也是第一次以创意云展的方式进行线上展示。”第八届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论与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评委邱焰认为,这次评选及展示活动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评选出的照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备一定的视觉价值。

随着VR展正式上线,长江日报将邀请经典照片的主人公或作者走进直播间,讲述“医瞬间”的更多细节和感人故事。


37度里长江健康融媒出品

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李韵熙

视频制作:余晟多

视觉设计:宋俊燃 马晶晶

技术支持:余丽娜 江鹏

编辑:费吟梅

校对:赵乐宁


长江日报
每天,请从这里阅读武汉。长江日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是中国百强报刊、全国城市党报十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