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机器人了,为何还要学生用扫帚扫地?

时事   2024-11-19 15:30   湖北  


近日,复出的李子柒
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视频里的她日出而作,
生动诠释了劳动创造美好。

李子柒学漆过敏全身红肿,
为何她还坚持用这种土办法?
劳动教育是不是没苦硬吃?
如今我们有了扫地机器人,
孩子们还需要用扫帚扫地吗?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教育部基础教育劳动教学指导
专委会委员罗祖兵
在接受长江日报《读+》周刊
采访时给出了答案:
即使现在智能化发展迅速,
学生的劳动仍是必须亲自动手做事。

罗祖兵。

劳动的内容变了,劳动的作用没变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小学生参与较多的是与工农业生产相关的劳动,比如到农村去插秧、种菜、除草、收庄稼等,通过这些劳动来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和艰辛;工业方面,学生会参与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工厂车间的基础劳动等。

现在,除了传统的生产劳动外,服务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加。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工具和技术不断更新,学生使用的工具更加先进、智能化。

劳动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但劳动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没变过。

武汉市洪山区的孩子们在劳动课上要经历洪山菜薹的认识、了解、烹饪、种植、繁殖、改良以及认识其经济价值。


罗祖兵表示,劳动为孩子的整个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底色。劳动能让孩子更加勤劳、质朴、善良、有毅力等,这是孩子一生人格发展的基础。他表示,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没有劳动教育,我们所培养的人就缺少“劳”这一板块的素养,其发展就不够全面。

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如果有相关的经验做基础,那么他就会将新学的知识“挂靠”在自己的经验之“锚”上,经验与体验又是与孩子的身体相联系的,知识又与社会、历史相联系,这就使得身体、体验、知识、社会、历史联系成一个整体,知识就处于一个生态网络之中,就有了生命力。

劳动不能打折扣,“假”忙活不可取


劳动课已经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近年来,各个学校按教育部的要求,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因地制宜,积极实践。

郭茨口小学学生在中草药种植园劳动。


劳动教育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身体参与。有些时候,罗祖兵会因为看见一些“假”劳动而痛心。比如同一块地,一批学生来了,种植农作物;另一批学生来了,拔掉作物,种植果树……这种劳动虽然让学生出力流汗了,但没有让孩子看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纯粹表演式的劳动、体验式的劳动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还会让孩子形成弄虚作假的不良品质以及劳动很好玩、很轻松的错误劳动观念。

在罗祖兵看来,让劳动教育真正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应不折不扣地贯彻国家的劳动教育精神,

  • 一是要认真上好、上足每周一课时的劳动课;

  • 二是要组织好每学年的“劳动周”活动;

  • 三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安排好学生的课外劳动、校外劳动;

  • 四是要协调家长、社会力量等,积极配合学校实施的劳动教育,甚至是自主、主动地给孩子安排一些适当的劳动任务;

  • 五是要加强宣传与引导,尤其要做好家长支持孩子劳动教育的工作,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


劳动的魅力,科技无法代替


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劳动,二是体现时代特点的新型劳动。前者如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后者如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

学生们在劳动课里感受藕的生长环境。


劳动教育中的“劳动”和实际工作中的“劳动”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以“锻炼”为目的,要求通过劳动来使学生的肢体、思想与心灵得到运用和锻炼,故而能不使用智能设备的就不使用。否则,就达不到“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目标。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即使是在机器人扫地、洗衣机洗衣非常普遍的时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仍要求学生用扫帚扫地、用拖把拖地、用手洗衣物等。

“正如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锤子的功能是在使用锤子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学习锤子的知识获得的。”劳动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远比单纯的书本知识更加生动和深刻。

劳动是人们参与社会关系构建的重要方式。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会与他人产生合作关系,这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社会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

阅读原文>>>

记者| 马梦娅 王永芳

编辑| 曹欣怡

校对| 蔡扬

长江日报出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江日报
每天,请从这里阅读武汉。长江日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是中国百强报刊、全国城市党报十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