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茶友来说,品茶如数家珍,但谈及炒茶,或许便觉得不过尔尔。然而,直到我亲自踏入中山陵下马坊盛峰茶业,历经近六个小时,亲手炒制了两锅茶叶后,才深知炒茶之不易,赤裸裸被打脸。原本以为炒茶只是简单的翻炒,但亲身体验后,我才明白其中的艰辛与技巧。
昨天下午5点到晚上11点,我在中山陵下马坊盛峰茶业,完成了自己的两锅雨花茶。早上醒来,右手臂一股酸爽的感觉袭来。养尊处优的我,已经很久没有干体力活了。
我参与了揉捻和炒制的过程,也正是这两组流程,让我彻底的感受到了制茶的不易。
今年江浙的绿茶,普遍比较晚一点,我是喜欢喝茶的,3月17号开始,我应邀考察了杭州西湖龙井核心产区梅家坞,在卢正浩第三代茶人胡璧如的带领下上茶山,当天的43号龙井发芽寥寥无几,我们判断今年开采可能较晚。18号,马不停蹄,又去考察了苏州碧螺春核心产区东山茶厂,接待我们的是茶二代柳倩如,当时碧螺春也刚刚少量开采。
在杭州富阳,我们在正浩富梅工厂见到了国内最先进数字智能化龙井生产线,从鲜叶到成品,仅需十个人,就能完成过去上百人团队完成的工作量,全程产品生产不落地,车间干净整洁,除了茶香和负责巡检的工人,只有机器不断翻滚茶叶的沙沙声。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千年传承中,每一年的茶季都如同一场盛大的仪式。新茶在滚烫的炒锅中翩然起舞,而茶二代、三代们则穿梭于市场之间,以他们的努力续写茶文化的辉煌篇章。
品味一杯好茶,不仅是口福的享受,更是对文化的一种深刻理解。对于我这位久居南京的人来说,雨花茶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当春天来临,我总会踏上寻访茶区的旅程,再回到南京,亲自参与雨花茶的制作。这是近几年养成的习惯,因为热爱,所以每次陈盛峰的邀请,我总是虽远必至。
虽然我的炒茶技艺离合格还相差甚远,但正是在这种屡次深度参与炒茶的过程中,我才对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温润而厚重。春天里,整个城市仿佛都在等待那一杯雨花茶的绽放。
著名作家叶兆言曾评价道:“雨花茶是南京这座厚重之城、具有文化底蕴之城的最好体现。”确实,每座城市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标准,而雨花茶便是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人文变迁,是底蕴的积淀,也是文化的传承。
在制茶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雨花茶的独特魅力。它的制作技艺精湛而复杂,需要千锤百炼才能得其精髓。
从采摘到晾青,从杀青到揉捻,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茶农们的辛勤与智慧。而当我亲手参与这一过程时,更是感受到了茶与人的交融,茶与文化的共鸣。
雨花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紧、细、圆、直”,形如松针、入水秒沉、口感鲜爽细腻,自然是雨花茶的代表,但得到这份春天的美味,至少是需要千锤百炼的。
采摘、晾青、杀青、揉捻、搓条、抓条……这些每道雨花茶的技艺,都需要千锤百炼,不得要领的我,尽管很认真的揉捻,但无论是时间把控、力度还是最后的结果,都没有达到要求,自己却已经累的腰酸,不断调整姿态。
搓条、抓条的力度、动作要领,都对雨花茶的成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陈盛峰的手中,青叶是犹如舞姿优美的演员,不断依靠虎口和手心的力度旋转和一股提劲,而在我手里只是一种来回反复漫无目的翻滚。
从揉捻到最终出锅,陈盛峰说:" 在高温中酶的作用下,蛋白质游离分解成氨基酸,通过外力使细胞壁破损,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茶叶里的 300 多种芳香物质。"
陈盛峰浸淫雨花茶已经整整三十年,2023年,雨花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陈盛峰也成为雨花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他告诉我,绿茶制作技艺中,雨花茶是最难的,从揉捻的程度相比,雨花茶比龙井、碧螺春,对于破壁的要求更高,这样有助于内含物质的释放,也成就了雨花茶的口感,在成形方面,雨花茶紧结的针形特点,是其他绿茶工艺难以企及的。
陈盛峰对我说,当年学徒,学习精制筛分的过程,需要抖筛,为了练习,师父让在双臂腋下夹上两个啤酒瓶练习,动作领悟不到位,就会被师父们严苛的问责。
前几天,遇到王露明老先生,他是原南京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年逾八十的他,精神矍铄,在春分时节与我们露营喝茶,谈及非遗,南京几乎所有的非遗项目他都如数家珍,在众多国家非非遗传承项目申报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十多年前对陈盛峰语重心长的交流,他当时就认定这个年轻人,未来可以挑起雨花茶的大旗。
“首先是技术和产品能力,其次是对雨花茶的文化认知,还有他手上有一大批近现代雨花茶的史料”,十多年过去,陈盛峰也最终没有辜负伯乐的期骥。
但摆在目前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从江南植茶公所、南京云雾茶、到中国十大名茶雨花茶,经历六代人的传承,谁会是下一个扛旗的人?
厚重的历史底蕴、专业的技术、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人员管理、茶园管理……把雨花茶传承好,不仅要讲好故事,更要有过硬的能力。
所有人的眼光都聚焦在陈盛峰的儿子陈陆宇的身上,作为独生子女,陈陆宇有自己的脾气,但在吃苦耐劳方面,还是值得称赞的。
(陈陆宇与陈盛峰在茶园)
这几天,雨花茶开采,陈盛峰故意把儿子丢在溧水基地,让他管理一百多采茶工,并且参与到制茶的过程中,陈陆宇其实并不知道,每天尽管非常忙,但他爸爸总会打开监控,远程默默看着儿子炒茶,昨晚大概还有20多斤鲜叶,晚上7点23分,陈陆宇带着两名工人埋头辛苦炒茶的状态,在陈盛峰的手机屏幕上,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估计这小子要忙到夜里1点”,“在家里,衣服也是他帮忙洗了”,“实在不行,就让他先出去折腾折腾,还得你们多帮洗洗脑”,对于陈陆宇的希望,我能从语气重感受到陈盛峰的那种骄傲和一丝担心。
陈盛峰在其先辈陆溁、俞庸器等先生的影响下,最早完成了机制工艺,使雨花茶成为首个在中国名茶中实现全程产业化、机械化的茶类。
但雨花茶目前在庞大的市场面前,尽管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品牌影响力依旧有较大提升空间,摆在陈陆宇面前的传承之路,也需要时间磨炼,甚至是通过一些市场手法,让雨花茶有更大的商业价值,这可能是他未来的使命。
陈盛峰以其对茶叶的热爱与专注,将雨花茶推向了世界的舞台。然而,传承之路仍然漫长,下一代的扛旗人,如陈陆宇,正肩负着新的使命与责任,光靠朴素的吃苦耐劳是不够的。
雨花茶,作为南京这座城市的骄傲,它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对技艺的延续,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市场的洪流中,雨花茶需要更大的商业价值来支撑其持续发展,而这正是陈陆宇等新一代传承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陈陆宇会是下一个陈盛峰吗?我觉得在继承和发扬雨花茶技艺上,肯定是必然。但在雨花茶的市场探索之路上,陈陆宇的压力会更大,毕竟有那么多茶二代、茶三代已经做出了表率,陈陆宇也要形成一套自己的市场方法论,更要投入到实践中去。
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看到雨花茶在陈陆宇等新一代传承人的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那不仅仅是对雨花茶技艺的传承,更是对南京这座城市的热爱与致敬。而我,也将继续品味着这杯春天的美味,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变迁。
【互联网启示录】
是由资深媒体人王新宇打造的自媒体平台,目前开通了虎嗅网、钛媒体、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百度百家、企鹅平台、艾瑞网、新浪创事记、凤凰新媒体、UC大鱼号、网易订阅、大风号、派代网、品途、亿欧网专栏等平台。如果你有关于互联网领域的爆料,欢迎向我们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