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公众更深入了解流感、做好防治工作,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会同陕西省微生物学会邀请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教授徐纪茹详细解读流感背后的奥秘。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属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据统计,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起。其中流感病毒为最常见的病毒之一。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是一类有包膜,分节段的单负链RNA病毒,对人或某些动物细胞表面的粘蛋白有亲和性。有甲、乙、丙三个型别,引起人和动物流行性感冒,即流感。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反复流行最为频繁和引起流感全球流行的重要病原体。
图1 流感病毒扫描电镜图
图2分节段单负链RNA病毒
流感的历史
流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12年,古希腊医生关于流感疫情的记载。历史上甲型流感病毒也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最严重的爆发流行是1918—1919年的世界大流行,感染人数占全世界近30%的人口、估计近 4000万人死亡,使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10年。
图3 1918年世界流感大流行
为什么甲流容易发生大流行呢?
主要是因为甲流病毒非常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由于病毒核酸为分节段的单负链RNA,在复制中易发生基因重组,导致新病毒株出现;另一方面,其表面抗原容易发生变异。变异有两种形式,即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前者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可引起中小型流行。后者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形成新的亚型,此时人群普遍缺乏对它的免疫力,往往引起较大的流行,甚至世界性流行。
秋冬季一般是流感的高发季节
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其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被感染的动物也可能是一种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病毒传入人群后,传染性强并可迅速蔓延,传播速度、广度和人口密度有关。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潜伏期长短取决于侵入的病毒量和机体的免疫状态,一般为1~4天。起病后患者有畏寒、头痛、发热、浑身酸痛、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及咳嗽等症状。在症状出现的1~2天内,随分泌物排出的病毒量较多,以后则迅速减少。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第3~4天就开始恢复;如有并发症,则恢复期延长。流感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通常由并发细菌性感染所致。
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不耐热
在56℃时30分钟即可使病毒灭活。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但在0℃~4℃能存活数周,-70℃以下或冻干后能长期存活。病毒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乙醚、甲醛、乳酸等化学药物也很敏感。
流感的预防主要包括接种疫苗和日常防护
对于年老体弱、婴幼儿及从事与病原有密切接触工作等人群,需要按时接种流感疫苗,以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另外,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防止产生交叉感染,避免与流感患者亲密接触。外出时候戴口罩,做到勤洗手。注意加强个人健康管理。
来源:陕西省疾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