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何明军,云南省宣威市杨柳镇留田村人。中共党员,宣威市第七中学退休教师。文学爱好者,酷爱阅读和写作,尤喜杂文。深知“文以载道”之理,领悟文学的滋养作用。主张“以德育人,以文化人,涵养养人。”
善中之大善者
社会上,人们一提到“善行、善举”,许多人就只看得到表面的“淡泊名利,不计名利”,捐赠相助,出力相救,或为公众、或替人们做了多少多大的事之类,其实,这里面也少不了个人图名或图利的成分,只是他们已经比不闻不问者好了许多许多。许多人的认知实际上太局限了。他们只看得到明面上的善行善举。当然,这也是绝对不可否认之举。只不过,我们要清楚,它只是善的一个方面而已。真正的善心善念,是不挂在嘴上的,不一定需要人们知晓的。而是他们做了有益于人之事,而人未必觉察之举。比如:暗地里支持人,嘴上不说,却做着帮助人的事情,做着有益于人的事情,或以其自身的能量让人们多多受益的事等等。
我们都知道,能够出资出力“捐赠相助”的人是极为有限的。很可能许多人受到了自身条件的诸多方面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凭他的条件,他无法做到。然而,有些人却条件好,轻而易举就能够做到,如同举手之劳。能够做到并且他们也做了,这也是一件大善事,也是他们的善心善念善举。但是,他们的内心不一定是很纯粹之善或最大的善。比如,亿万富翁捐100元善款和欠账几万或数十万上百万的人捐10元善款,其内心之善,所具有的善是大有区别的。前者是善举毋庸置疑,但他只是发发善心而已;后者同样是善,却是竭尽所能而为之善。谁的善心善念更强呢?这却不是用钱能够衡量出来的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说。也许一个人善心善意地启发诱导规劝一个人或一群人,可能比某些物质给予、出力相助作用更大,功效更高。有时候,善心善意的一次交谈,一个建议,一个点拨,一点启发,一个提醒,一次开导,一句引导,一个暗示,一次示范,一种影响,几句规劝,一番化解,一次提携等却往往能够改变人的生轨迹,让人受益终身。相较而言,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功其力其效远远超过为了解决暂时困难的物质给予和出力相助。
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不是否定“雪中送炭”,更没有瞧不起“捐赠相助”之举的意思。
只不过,我们一定也要考虑到:点拨、启发、提醒、规劝等等所起的作用。当然,这些要起作用也是有条件的,它只对那些一启就发,一点就通,见好就学,有样就模,一导就开窍,一引就上路,一扶就站起来的,那些有灵性之人才起作用。至于那些榆木脑袋,浆糊脑子,启而不发者;或自甘堕落,不求进取,阴暗心态,天生反骨等等之类。他们要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么他们虽然也听了见了,却无动于衷,毫无反应,甚至对于那些扶不上墙的烂泥来说,或麻木,或厌倦,或心烦,或反感,或嫉妒,或对抗,确实不但不起作用,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情绪震荡。
善意的启发点拨诱导,其影响作用,的确是不可低估的。有时其功效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比如,孔子受老子的点拨,成了“圣人”;“孟母三迁”孟母注重了“环境影响”,终于育出了“亚圣”;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得到了黄石公的兵法指点,最终在刘邦麾下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军师;刘备三顾茅庐,后来,受诸葛亮指点才得以占据半壁江山,自立为王;李白受到“铁杵成针”的启发,才焕发新生而成了“诗仙”;海伦·凯勒受到其启蒙老师安东尼的启发,慢慢由一个内向暴躁的孩子变成了一名有教养的世界驰名作家……
再如,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启发,才发明创造出了许多东西。比如:受到锯齿草的启发发明了锯子;受到鱼类游动方式的启发发明了潜艇;受到乌龟硬壳的启发发明了装甲车;受到鸟类飞行的启发发明了飞机;受到蜻蜓飞行的启发发明了直升机;受到苍蝇复眼结构的启发发明了照相机……
由此观之,启发、启示、指点等的作用非同小可,那直接的诱导、点拨、提示、提醒、暗示、规劝……又何尝不是如此!其实在这些背后,所暗藏的东西才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存在。它何止是一点收获或损失那么简单,也许就是一个人人生轨迹的重大改变,甚至还有可能是生死攸关的节点。因此,我们千万莫轻视每一句善言……
也许一句规劝就阻止了一场灾难;一个提醒就挽救了一种巨大损失或重大失败;一句话的鼓励就可能成就了一个人;一个点拨或提携就可能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
我是老师,我就曾经挽救了好几个自我放弃和人们看来是无望的调皮差生。我单独跟他们做工作谈心,后来,他们不仅改变了学习态度认真读书,结果,还考了正式工作。某个假期,有一个学生,考上工作岗位后来找我,说是来感谢我。当时,他非常感激地跟我说:“老师,我这份工作就是你给的,就是你的一句话,让我改变了当初的想法,我才继续把书读下去的。”这虽然也是一个老师的正常工作,但是,不一定所有老师都会如此耐心地去做这个工作。
我们也知道:读《史记》、《资治通鉴》、《四库全书》成就了多少伟人;读《鬼谷子》、《孙子兵法》成就了不少文韬武略的军事家;读“四书五经”成就了不少鸿学大儒,达官贵人……
我们常常听说“读了某书,改变了我”,“跟了某人,改变了我”这样的话。这些话往往出自于智者或成功者。当然,社会上也有书照样读了,但等于白读的人。就像问我说:“你写这些起什么作用”的某些大学生一样。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读的书,怎么认识的文化,我只能默然。
在此我想说,作者的观点、思想、意识、认知、想法、思维、逻辑等等就在他的作品里。他是在作品里与读者沟通和交流。作者用文字的方式与读者沟通交流,犹如身边人一个个善意的点拨、启发和诱导;或一句句善意的提醒、开导和规劝……他以文化的方式来丰富一个人的知识,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升华一个人的灵魂,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因此,我认为,人人都应该重视和珍惜我们身边人的或作者的每一个善意点拨、提醒、诱导和规劝!真正善意的点拨、启发、提醒、诱导和规劝才是真正的善中之大善者也!
2024年10月29日于瑞丽
▲滑动方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