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区发布优化营商环境 “红榜” 名单(2025年第一期)

文摘   2025-02-05 18:14   甘肃  

上榜事由:

2024年,西峰区人民法院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找准法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与着力点,不断加强和优化立审执职能,提升司法服务质效,为营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优化司法服务,提升诉讼效率

畅通涉企案件立案“绿色通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缩减立案审查周期,对符合“线下”立案条件的当日受理;符合“线上”条件的1个工作日内审核通过,做到“有案必立,应立快立”。加强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缴费、在线保全、网上开庭等“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涉企办案“网络化”、解纷“就地化”、送达“快速化”。纵深推进小额诉讼工作,发挥小额诉讼程序便捷、高效、快速解纷的制度优势,提高司法效率,减少当事人诉累。全区累计适用小额诉讼程序高效审结案件410件,适用率6.41%。

二、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审判管理

严格执行《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办法》,加大流程管控,缩短办案周期。全区共审结各类涉企民事案件3228件,涉企民事案件结案率达到99.79%,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压缩至58.29天。制定《敦促履行工作奖励办法》《敦促履行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加强执源治理,敦促当事人自主履行。出台《案件阅核操作规范实施细则》《案件阅核、类案检索制度及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压实阅核责任,统一裁判标准,强化结果运用,以“个案监管”推动“类案管控”,带动以“质量、效率、效果”为导向的审判执行质效持续提升。

三、坚持诉源治理,多元化纠解纷

围绕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这一主线,运用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等非诉解纷方式,广泛聚集行业专家、律师学者、退休法律工作者等进驻各庭室开展驻庭诉前调解工作,推动形成多元调解最大“同心圆”。探索建立“人民法庭+网格员”“人民法庭+行业协会”“人民法庭+村组干部”等联动机制,构建“自上而下排查矛盾、自下而上分流调处”区、乡(镇)、村三级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着力打造全链条解纷新格局,激活诉源治理“一盘棋”。截至12月底,诉前调解成功案件5387件,诉前化解率50.5%。

四、强化能动执行,助企纾困解难

深入推进解决“执行难”问题,灵活运用网络查控、限高拘留、信用惩戒等举措,全面提升“查人找物”效率,严厉打击“躲债、赖债”等不良行为。全年累计采取临控被执行人546次,发布限制高消费令1387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9人次。秉承善意文明、刚柔并济的司法理念,因案施策,尤其针对涉企执行案件,审慎适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企业的影响,让执行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年内共执结涉企执行案件1472件,执行到位金额为3.82亿元,执行到位率和执行完毕率均位于全市前列。

好看如你,点个赞和在看呗~

推荐阅读

监   制闫    锐
责   编丨赵芳芳

编   辑丨    

西峰融媒
西峰区融媒体中心栏目设置分为五大类:新闻,专题,演播室访谈,文艺娱乐和经济咨询服务,共15档节目,节目注重突出都市特色——前卫,新锐,青春,活力,适度增加服务性和娱乐性,提高精品意识,创办精品节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