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映蓝天——我区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回眸

文摘   2025-01-27 17:16   黑龙江  

翻开2024年我区的“环境账单”。

运用“三线一单”数据平台,出具项目分析报告231个,严格项目环评准入。

做好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和指导,全年完成环评审批项目44个,为经济发展做好要素保障。

建立了我区数字Bigemap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将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集中供热站及中央督察反馈整改问题等700余个点位、320余条基础信息录入数字Bigemap软件,强化监督管理。

……

一组组数据扎实亮眼,一项项工程按期推进。

2024年,地区生态环境局持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生态兴安”建设,不断巩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成果,在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上当排头、做表率。

全力攻坚 打好蓝天保卫战

这一年,地区生态环境局坚持“大气四治法”,开展空气质量保障攻坚月和空气质量提升麻雀战专项行动,大气污染防治结出硕果。

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淘汰6台非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削减散煤0.13万吨。建立完善2024年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包含193家涉气企业、7家用车大户、159辆货车白名单和14处施工扬尘源,明确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具体应对措施。建立38家扬尘源、116台产尘车辆排查整治台账,整治42个问题,有效遏制扬尘污染。

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漠河华鹏供热有限公司3台100蒸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排查整治66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发现并整改问题39个,整改率100%,超过省定80%的目标。

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开展工程机械环保编码登记三级联网,共登记7台机械,做到应登尽登。入户抽测柴油车辆480台、路检路查柴油车484辆,未发现超标车辆。

治理噪声见成效——及时调整划分各县(市、区)声功能区,提前2个月完成噪声法确权。建成位于加格达奇区7个噪声自动监测站,并与国家、省联网。

蓝天幸福感——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一,秸秆露天焚烧持续保持“零火点”,获2023年度大气补偿资金477.11万元,居全省首位。

绿色低碳有成果——及时完成2024年1-11月份碳排放数据月度信息化存证,上半年2个季度信息化存证零错误率,受省厅2次通报表扬。碳强度下降9.38%,超额完成省目标,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入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案例库。

突出重点 强力守护一泓碧水

这一年,地区生态环境局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打出一套改善大兴安岭地区重点水域水生态环境的“组合拳”,印发《水生态环境日常管理工作制度(暂行)》《全区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提升“麻雀战”工作方案》等文件3个,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

治排污——在全省率先开展国考断面、重点入河排污口“画像”工作,通过徒步现场排查、利用无人机航拍、聘请技术公司协助等方式,以地+县(市、区)为单位,制作国省考断面水环境监管工作图15张、重点入河排污口分布图8张,每半月组织对“画像”范围内污染源开展排查整治,推进河流断面与排污口“一图式”监管。

查水源——制发《大兴安岭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长效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完善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管机制,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现场帮扶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实施分类整治,截至目前,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获认定——组织开展2个国考、7个省考、2个跨界断面背景值影响调研论证,组织5位国家专家对断面背景值调研论证报告完成评审,去年12月底,生态环境部初步确定我区塔河大桥断面获得认定。

统筹兼顾 扎实保卫一方净土

这一年,地区生态环境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综合治理的模式,持续深入开展净土保卫工作。

——做好“黑龙江省级统筹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调查与典型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划分”工作,制定监测井布设工作计划,形成时间表、路线图,全区新建地下水监测井点位32个,完成全区46家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专项排查工作。

——以“四不两直”方式对漠河市、塔河县、呼玛县、加格达奇区农村生活污水、农村环境整治村进行全面摸底核查,完成32个行政村的农村污水治理任务,全区未发现农村黑臭水体。

——持续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及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经实地排查,我区农用地周边5公里范围内无铅锌矿、铜矿等涉重金属企业,无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

放眼望去,如今的兴安大地空气沁人心脾、山间绿意流淌、水面碧波荡漾,处处是青山绿水蓝天入画卷的美景。展望2025年,地区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奋力开创兴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 END · 
监      制:张远海              
审      核:姚春生 
责任编辑:刘  怡
编      辑:窦悦扬
来      源:大兴安岭日报

大兴安岭环保
大兴安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