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养故人 故居聚风采
——走进潘天寿故居,探寻大师气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卓越的贡献、非凡的智慧、深邃的思想,成为了时代的标杆,并持续着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潘天寿就是这样一位,在崎岖的艺术道路上,坚持本真,保留传承,力争创新,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位于天明湖畔的宁海潘天寿艺术中心将潘天寿先生在杭州的故居完整复刻到了美术馆内,吸引了一大批县域人士以及外来慕名者前来参观。
杭州潘天寿故居
杭州潘天寿故居
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2号,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名人纪念馆,这就是潘天寿纪念馆。
这是一幢两层三开间的西式别墅,青砖白石朴素厚重,下筑台基,坡屋顶上盖灰瓦,庭院中植有花草,配以水池,环境幽雅。这幢别墅建于20世纪40年代,原为著名实业家杜剑青私宅,时称“瓶庐”。
纪念馆主要由潘天寿旧居和新建的陈列楼两部分组成。旧居保留了潘天寿生前在杭州工作和生活的原貌,画室、起居室及卧室均按潘天寿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原貌陈列。底层朝南正间是潘天寿的画室,陈列着潘天寿生前用过的画桌、画具及丰富的文史画类藏书。与画室相通的起居室、卧室里安放着俭朴的家具,相连的另一间陈列室陈列着潘天寿生前生活用品的实物资料,如衣物、雨伞等,这些陈列体现了潘天寿为了艺术非常勤俭的一生。
1928年初春,潘天寿先生应邀担任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画主任教授,兼书画研究会指导教师,自此定居杭州。
在经历了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抗战时期的颠沛流离后,1957年,潘天寿先生再次回到杭州,与美院两位副院长共住杭州的潘天寿故居。潘先生自喻为“止止室”的画室,较为宽敞,晚年作品大多在此完成。
1966年的一个清晨,一缕阳光从窗外透进“止止室”,70岁的潘天寿先生,正蹲在地上作画。他以右手蘸墨,用指尖在宣纸上勾拉推抹,一株虬梅破石而出,横斜孤绝地指向苍穹,枝干上满是冰刀雪剑的痕迹。梅花亦先生,虽饱经风霜,仍能傲世独立,破险而出。“气结殷周雪,天成铁石身。万花皆寂寞,独俏一枝春。”潘天寿故居不仅是潘老先生诗画作品的收藏地,更是艺术气息的汇聚场。
1971年先生离世,1981年故居恢复,成立纪念馆,画室、卧室均恢复原貌。
2024年,宁海县潘天寿艺术中心将潘天寿先生晚年时在杭州的居所完美地复刻到了美术馆内。故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县域小城打破了时空的枷锁,开启与潘老先生近距离的“接触”和“对话”,漫步故居,踏上历史之途,看潘老先生书房前挑灯夜读的身影;听潘老先生与友人的高谈阔论;感潘老先生的心路历程;学潘老先生的坚毅心性。
潘天寿美术馆故居内的一桌一椅,一诗一画,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静心聆听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
宁海潘天寿艺术中心潘天寿故居
注:杭州潘天寿故居文字资料、图片来源自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
前童 前童三宝 元宵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