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的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1.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
骗子在社交平台、游戏社区等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低价销售游戏币、赠送游戏皮肤等广告信息,要求按照步骤操作“激活、认证、验证、转账”,或者以“注册费、押金、解冻费、未成年人不能转账”等理由,诱导未成年人开启屏幕共享进行转账,转账汇款后将受害人拉黑。
2.冒充“公检法”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游戏社区等社交平台发布追星、低价购买游戏皮肤、游戏装备等未成年人比较关注的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加入QQ群、微信群,然后假冒警察、法官、律师等身份,以“涉嫌洗钱”“账号被冻结”、“未成年人不能转账”等理由,用“警察上门”“拘留”“坐牢”等用词进行恐吓、威胁,让未成年人产生恐惧心理,要求拿家长手机按要求操作转账或在屏幕共享后,要求未成年人在手机输入银行卡密码,最后将银行卡内的钱转走。
3.冒充熟人诈骗
很多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导致QQ或微信号被盗,有的甚至还会直接授权他人登录。诈骗分子利用这个机会,冒充学生本人向学生的亲戚、朋友借款,或者发送诈骗信息实施诈骗。诈骗分子还会通过添加学生、家长的微信、QQ号,谎称是某个同学、朋友或老师,以各种理由向学生、家长借钱。
4.虚假购物诈骗
诈骗分子会在各个平台发布远低于市场价的商品广告,要求同学们跳开官方购物平台进行私下交易,等同学们转账汇款后诈骗分子就会拉黑走人,更有甚者会以缴纳物流费、快递费、关税等名义要求继续转账,骗取更多的钱款。
5.兼职刷单诈骗
骗子通过网页、论坛、社交软件广泛发布一些做图书评分、音乐推广“涨人气”等兼职广告,号称“足不出户、日赚千元”,诱骗未成年下载一些陌生的APP做各种任务,起初会给一些返利,让人误以为以此可以赚钱。然而一旦进行刷单,骗子后续就会以各种理由诱导刷更大金额、返利更多的单子,并称要完成所有任务才给回本金和报酬,要求继续做任务和转账,到最后将账号拉黑。
6.机票退改签诈骗
假期期间,许多人有出行计划,骗子利用伪基站疯狂发送诈骗短信或拨打诈骗电话,以“机械故障”“天气”等原因为借口谎称航班取消、延迟,要求客户改签或者退票,并附有带有航空公司的虚假网址,套取受害者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或引导下载有屏幕共享功能的软件引导操作后,将银行卡内的钱转走。
7.微信支付宝“百万保障”诈骗
骗子称是微信或支付宝的客服,来电提醒“百万保障”功能即将到期,到期后将自动扣款,询问是否关闭业务。接到这样的电话,很多人的本能反应便是“关闭”。之后骗子会一步步诱导受害人共享屏幕、转账操作,直到将卡中的资金洗劫一空。
“百万保障”是微信和支付宝为用户支付账户提供的一项免费的安全保障服务。当支付账户因被他人盗用导致资金损失时,微信、支付宝可按损失金额承诺不限次赔付,每年累计赔付金额最高100万元。这项保障默认免费开通,并不需要用户支付任何费用,也不会“到期”或者“过期”,更不会要求“缴费续保”。
二、警惕成为“电诈工具人”
除了要警惕各种骗局外,以下几种行为不要碰:
1.帮助诈骗分子取现。不少不法分子为了快速转移赃款,会雇佣人员帮其在线下取现并转移资金,有些兼职工作是帮其买黄金、贵重物品或者取现后再进行汇款等,并许诺高额报酬,其实这些工作就是充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洗钱的“工具人”。
2.出借、出卖银行卡、手机卡。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或是充当线下“卡头”“卡贩”,会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自己也会因此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
3.诈骗引流。境外诈骗团伙为了规避公安部门的监管和反制,在国内招募一些人员,组织他人使用本人手机拨打诈骗电话或发送诈骗短信,并许诺给予高额报酬。常见的情形是同时打开两部手机扬声器,一部手机通过社交软件连接诈骗分子,一部手机按照诈骗分子要求拨打指定电话,帮助诈骗分子完成电话转接。另外一种情形是非法购买Goip、Voip等虚拟拨号设备,为境外诈骗分子搭设通话转移通道。这种工作就是诈骗引流行为。
4.线下推广引流。线下推广引流多以赠送小礼品为诱饵,违法犯罪分子会要求事主扫描指定的二维码或是用拉人建群、发送虚假广告来免费领取小礼品,这些所谓的兼职工作其实是帮诈骗分子进行地推式引流,吸引更多人浏览涉诈网站、下载涉诈APP,为诈骗分子实施诈骗作准备。此外,有的违法犯罪分子还会要求大家实名认证一些账号、绑定手机号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实名认证的账号后续往往被诈骗分子用于实施电信诈骗。
三、如何规避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校一一对:章晗
✦值班主任:韦锦强
✦审一一核:黄恭雄
✦编辑出品:港北区委宣传部
✦一一一一:港北区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775-4258703
✦投稿邮箱:gbqrmt818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