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见证 新疆各族儿女携手开发祖国边疆

时事   2024-12-19 20:47   新疆  

在祖国发展进程中,新疆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的身影从不缺席,他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致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同全国人民一道铸就了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每每唱起这首歌总会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回顾历史,在每一个艰难险阻面前,中华儿女表现出的必然是对国家统一的维护和对民族团结的崇尚,这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在祖国遥远的西北边陲,在天山脚下,这里的各族儿女团结一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同全国人民一道铸就了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族同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一时期,新疆因地处西北边陲,远离战争前线,成为抗战大后方。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新疆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为支援抗日前线,踊跃参与献金、募集寒衣、文化劳军、鞋袜劳军、献机、征献军马等抗日募捐运动,为抗战捐献了大量钱物。尽管此时新疆各族人民生活也很困难,但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响亮地喊出了“抗战一日不停,吾人的募捐活动一日不止”的时代强音,充分体现了新疆各族人民为全国抗战无私奉献的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共御外敌的坚强决心。这些募捐活动生动地诠释了新疆各族儿女对祖国的热爱。

在募捐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动人事迹。迪化(今乌鲁木齐)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在募捐现场眼含热泪摘下自己唯一值钱的金耳环双手捧献;哈萨克族妇女嘉义克毫不犹豫捐出久存的一个五十两重的金元宝;库尔勒维吾尔族贫民艾沙无钱捐助,情愿送子上前线;各族学生通过节省糖果费、拍卖手工品、表演话剧募捐等方式为抗日募集钱款;甚至有人将为子女婚事准备的婚礼费、老人为后事准备的棺椁费等都捐献给抗战前线……

新疆各族人民以各种方式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以高度的民族自觉和满腔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抗日募捐活动,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援国家建设,新疆石油工业拉开了大发展的序幕。1955年10月29日,随着黑油山山脚下的“克一号井”出油,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诞生了,被命名为“克拉玛依油田”。

1955年6月14日,独山子钻井处1219青年钻井队,承担“克一号井”钻探任务。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供图

曾经,这里是一片不毛之地,漫天黄沙、狂风呼啸,尽显戈壁荒漠的凄凉。没有人知道,在那片黑油山下,亿万年来埋藏着怎样涌动的能量。1954年,由中苏两国地质专家组成调查队,对黑油山—乌尔禾地区完成1:10万的地质普查后,作出含油远景良好的判断,这为新中国石油勘探指明了突破方向,关于在克拉玛依地区部署探井钻探的建议,很快被提上议事日程。1955年,一支由8个民族、36名职工组成的独山子钻井处1219青年钻井队,满怀为祖国寻找大油田的雄心壮志,来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开始了黑油山世纪之钻。钻井机器的轰鸣声将沉睡的大地唤起,终于在10月29日喷出工业油流。从此,这片“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荒滩,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因它是克拉玛依油田第一口油井,又被称为“克一号井”。克拉玛依一号井的开发让“中国贫油论”破产,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撑。

20世纪50年代,克拉玛依石油人深入荒漠,坚持为祖国寻找更大油田。茫茫戈壁上,目之所及,油井林立,数以千计的“磕头机”日夜开采。石油工人们冬天做饭用的是雪水,夏天要去四五公里外的渠里拉水,走的是“搓衣板路”,生活条件可谓极其艰苦。即便如此,石油儿女团结一致,不惧艰险,只为找到更大的油田,他们在戈壁荒漠开启了为国献石油的豪迈战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在新疆阿尔泰山下,静静地沉睡着一处矿脉——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它被誉为“中国稀有金属工业的摇篮”、共和国的“英雄矿”“功勋矿”。因三号矿脉富含锂、铍、钽、铌、铯等原子弹、航天工业、核工业发展的必需原材料,从1958年开始,可可托海矿务局被命名为“111矿”,从地图上消失,成为国家核工业机密。其中锂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是研制氢弹的核心材料;铍是研制原子弹核聚变反应堆的重要结构材料;钽和铌是研制原子弹的重要防护材料;铯是研制精密仪器铯原子钟的核心材料。这些稀有金属为我国原子弹、氢弹、卫星的研制研发,国家核工业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9年,我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粮食短缺。这时根据国家重工业部的指示,可可托海矿务局承担了出口稀有金属的重大使命。在粮食供应严重紧缺、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中,可可托海矿区职工手拿铁镐、钻头、爬犁子等奔赴采矿作业点,在机械设备落后的环境中,矿区职工用手拉、肩扛等方式将矿石背出矿坑。发挥艰苦奋斗、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克服了极寒气候和高强度的生产任务,艰苦奋战在生产第一线。可可托海各族群众在党的团结带领下,以高度的爱国主义自觉,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艰巨任务。

历史节点的交汇,让新疆各族儿女在抚今追昔、鉴往知来中,迸发出团结奋斗、再创辉煌的强大正能量。前不久,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开发公司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多年来,重油开发公司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促使各民族员工如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护祖国边疆、建设美好家园,涌现出许多像全国三八红旗手张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肉孜麦麦提·巴克等一样优秀的干部职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现在,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更加团结、更加努力,大家一起加油干,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在祖国发展进程中,新疆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的身影从不缺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疆各族群众攻坚克难,共同参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新征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2500万新疆儿女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绽放于新疆各族儿女心中的民族团结石榴花将常开长盛。

(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 蔺艳琴 / 文)



来源:《今日新疆》2024/23

编辑:杜慧婷
审核:李   晔
监审:徐   阳

今日新疆
宣传党的主张 记录奋进时代 回应社会关切 讲好新疆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