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了,“毅力号”已取得火星样本,NASA却表示不知道如何将其送回地球

百科   2025-01-18 04:12   云南  


火星,这颗红色星球,自带着“外星生命最有可能栖息地”的光环,多年来成为人类太空探索的重点目标。为了解开它的地质构造、气候演变,以及它是否曾孕育过生命,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航天局(ESA)联合启动了“火星样本返回计划”(Mars Sample Return,简称MSR),计划通过多阶段任务实现从火星表面采样并将其带回地球。然而,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如今却面临一个略显尴尬的问题:样本采集成功了,但该如何送回地球,科学家们却没想好。



一场复杂的星际快递


简单来说,“火星样本返回计划”的设计流程是这样的:


火星车收集样本:如“毅力号”火星车(Perseverance),在火星表面采集土壤和岩石样本;


转送到火星升空器:样本被装入“火星升空航天器”(Mars Ascent Vehicle),由其从火星表面发射升空;


传递至地球返回轨道器:升空器将样本送入火星轨道,与“地球返回轨道器”(Earth Return Orbiter)对接;


返回地球:地球返回轨道器携带样本飞回地球,预计在2030年代初完成。


听起来很合理,但这一流程中需要协调多个复杂系统,而每个环节的执行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一旦某个步骤失败,整个任务都将功亏一篑。



“毅力号”成功采样,但难题才刚开始


作为计划中的关键角色,“毅力号”于2021年2月18日成功着陆火星,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火星表面采集样本。它的首选采样地是杰泽罗陨石坑(Jezero Crater),一个古老的火星湖泊遗址,科学家推测这里最有可能保留生命存在过的痕迹。


到目前为止,“毅力号”已经采集了多份样本,并将它们封装在特制的密封容器中。然而,根据NASA近期发布的消息,这些样本的“回家之旅”却陷入困境。原定的多阶段任务流程被评估为技术复杂性过高、成本超支,并且成功率远低于预期。


问题出在哪?


根据NASA的内部审查,原计划执行的主要障碍包括:


技术门槛高:火星升空器与地球返回轨道器的对接要求精确到毫厘,目前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预算超支:任务总成本可能高达110亿美元,远超最初预期;


时间表被拖延:按照原计划,样本返回地球的时间可能推迟到2040年之后,这在科学界几乎不可接受。


因此,NASA决定暂停原方案,并重新评估新的实施方式,目标是降低任务复杂性、缩减成本,并加快时间进程。


毅力号收集的部分火星样本


曙光初现:两个新方案浮出水面


目前,NASA正在研究两种可能的替代方案:


一是优化现有技术:利用NASA已验证的技术进行改进,以降低复杂性,提高可靠性;


二是引入商业航天技术:与私营航天公司(如SpaceX、Blue Origin)合作,利用他们的新技术推进任务。


NASA计划在2026年下半年最终敲定方案,无论选择哪种路径,新任务预计将在2031年启动,并争取在2035年至2039年之间将样本成功带回地球。



我国的“天问三号”:一鸣惊人的后起之秀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也在火星采样返回领域奋起直追。我国的“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按照计划,“天问三号”将于2028年完成两次发射:

1. 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负责采集火星样本并将其送入轨道;  2. 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在轨运行并完成样本对接,最终携带样本返回地球。


如果一切顺利,我国有望在2031年前后完成这一任务,并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火星样本返回,成为航天探索领域的一项里程碑。



火星的秘密,终将揭晓


尽管目前NASA面临技术挑战,但火星样本返回仍是科学界最令人期待的太空任务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人类揭开火星是否曾有生命存在的谜题,还将推动地球外行星科学研究进入新纪元。无论是NASA的“毅力号”,还是我国的“天问三号“注定将书写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


未来某一天,当来自火星的第一块岩石抵达地球时,我们或许会更接近回答那个恒久的问题:我们在宇宙中,是否真的孤独?

探索宇宙奥秘号
探索宇宙奥秘,科普科学知识,分享奇闻趣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