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反诈】警惕医保诈骗!多人接连中招损失惨重

政务   2024-12-26 17:12   辽宁  


近年来,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近日,又有两起以医保局名义展开的诈骗案件,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经典案例
顺城区徐某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医保局人员,污蔑徐某有骗保嫌疑,要求其添加“警察”微信自证。此后,“警察”称徐某涉诈骗案,威胁不许告知他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还发来“冻结拘捕令”“资产清查令”。更有自称“检察官”的人在视频中责令徐某配合调查。徐某惊恐万分,在对方要求下查看了所有银行卡账户,随后该“警察”称徐某账户涉诈,需取出全部钱款以备核验。徐某以家人治病急用钱为由从银行取出 18 万元后,对方让徐某将钱装入拉杆箱交给核验人员。在一个胡同口,一名戴口罩男子取走钱后,徐某才惊觉受骗。

近日,顺城区王女士(化名)也接到自称医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在外市某医院非法使用医保卡消费 2 万多元,要予以处罚。王女士予以否认,对方为王女士分析可能是医保卡被盗用,若要证清白需配合调查。王女士欣然应允,电话被转接到发案市公安局后,“民警”称王女士涉嫌洗钱,因有人用其身份办卡洗钱。若想证明非本人所为,需配合工作,王女士听闻能“洗白”便同意了。对方添加王女士快手账号并视频通话,普及法律知识后要求其保密。之后,对方要求王女士把所有银行卡的钱转至一张卡,方便“银监局”核查,又让王女士把钱转至安全账户以便核查合法性,称一小时后钱原路返回,还会有几万元奖励。约一小时后,王女士见钱未回,联系对方却发现已被拉黑,这才意识到被骗,损失共计 10 万元。
世界地球日
这两起诈骗案件反映出了诈骗分子精心策划、手段多样且极具迷惑性的特点。
01
诈骗分子选择冒充医保局工作人员这一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身份,容易让受害者在初始阶段就降低警惕性。他们巧妙利用了人们对医保事务的重视和对官方机构的信任,使得受害者更容易陷入他们设下的陷阱。
02

通过编造各种严重的罪名,如骗保、诈骗、洗钱等,给受害者制造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威胁受害者不得告知他人,进一步孤立了受害者,使其难以获得外界的帮助和正确的建议。

03

诈骗过程中,运用了多种看似正规的手段,如发送虚假的“冻结拘捕令”“资产清查令”,以及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增加可信度,使得受害者在慌乱中难以分辨真伪,从而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一步步操作。


警示






























第一,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对于任何陌生来电,尤其是涉及个人重要信息和财务的,都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相信对方的身份和说辞。

第二,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要求转账或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遇到此类要求,应立即警觉。

第三,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与家人、朋友商量,或者向相关部门咨询核实,切勿在慌乱中独自做出决定。

第四,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随意在不可信的平台或场合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减少被诈骗分子利用的风险。






警方再次提醒广大群众,务必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切勿轻信此类陌生来电及要求。医保、社保等机构不存在所谓“转接公安局”的操作,公检法机关也绝无“安全账户”一说。如遇可疑情况,应果断挂断电话,通过正规渠道咨询或及时报警,以防财产受损。




来源:平安抚顺微信公众号
审核:付   强
责编:代   力
编辑:武   硕


平安清原
清原满族自治县公安局官方微信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