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改变自己的活法,先改变自己的食物」

时尚   2025-01-11 12:35   广东  


人类真的需要精致美食吗?


我们不妨大胆想象一下,一个衣不蔽体的原始人,坐在高级餐厅里享用米其林级别的餐食……这肯定是一幅难以描绘的画面。


也许本质上来说我们并不需要精致美食,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变化下,饮食作为触手可及的东西,早就被添加了精致的调味剂。


就算不能马上拥有,我们也希望从其他地方获取情感共鸣或正向反馈。比如去年登顶 Netflix 的《黑白大厨》,又或是之前的《熊家餐馆》《东京大饭店》,都印证了这一点。


我突发奇想,食物是不是成为了我们现在生活中,最没有距离的“幸福抓手”呢?


image:IG@piariverola


在上一家公司工作时,我的同桌 Jason 总被誉为“上岸人”。


他总抱着「早日上岸」的想法。我寻思考上好大学是上岸、找到好工作是上岸,而他想要的是在广州,有车有房。


如果说,这对刚出社会、没有背景的我们是遥不可及的想象,那 Jason 则在用一种“求极限”的方式逼近这个梦想。


为了省钱,Jason 在饮食上非常节省,对吃喝不怎么讲究。一开始见他皮肤黑身材瘦我还不觉得有什么,后来才发觉这都是有原因的。


记得一个很经典的画面——只要一到午休时间,Jason 就会坐在休息室里一边吃外卖一边看剧。而且他基本都在 10 分钟之内把饭吃完,然后把大部分时间留给电子榨菜。


但其实 Jason 也知道,这种节省并不能在本质上帮助他实现梦想,“不开源,只节流”的生活,只是在给自己一种拧巴的满足感——“每天省下 30 块饭钱,这样我 x 年之后就可以上岸....


image:IG@piariverola


那段时间《黑白大厨》很火,我把这部综艺追完之后,第一时间分享给了 Jason。


“给你安利一部美食综艺,包你吃饭更香的。”当时我有一个小念头,希望他看完会好好吃饭。


年底老同事聚会,他和我说,“确实不错,有点鱿鱼游戏那味儿。而且原来看人做饭这么有意思啊,看着看着我都想自己做饭吃了。


Jason 有被《黑白大厨》影响到。很明显的一点,之前我们聚会一般都不会吃太贵的餐厅,这一次 Jason 提议,去吃一家他已经做好功课的简餐。


“偶尔也要吃吃细糠嘛。”


尽管他没有直接承认,但我依然相信,他肯定会被美食料理所影响,被治愈、被感染。


image:IG@piariverola


隔周之后我们又见面,他的手上突然多了一个饭盒包。


“《黑白大厨》看完了?”


“哈哈看完了。我在想你是不是故意让我看的。你都不知道我一开始有多难受,吃着外卖看着屏幕上的精致料理,这个落差感真的有被讽刺到。你看,我现在都自己带饭上班了。”


Jason 举起了他手中的小包,然后还给我分享他最近自制便当的照片。


“感觉过去都错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白活了。自己做饭确实能有种‘生活感’这种感觉真好。”


“你现在的同事会叫你「上岸人」吗?”


Jason 没说话,笑了笑扭头走了。


image:IG@piariverola


再过两周,Linda 的博主职业生涯就要迈进第二个年头。


这两年有家人的支持,Linda 一直在做全职博主。从一开始只发自己的穿搭,逐渐延伸到居家生活、美食料理、探店打卡、旅游攻略……


准确点来说,小红书上这么多条不同类别的内容赛道,Linda 基本都有“探索”。我们偶尔会在小红书上聊天,分享各自看到的有意思的内容。


image:IG@piariverola


“我觉得我还是得追一下热点,做点新内容出来。”


大概半年前,Linda 给我分享了一条“离职博主”有关的笔记,她说也想学着做一些知识类分享的内容。


彼时 Linda 小红书主页上的粉丝量,已经停留在 4k+ 好久。


“太难了,感觉现在做什么都卷不过别人。”


发布了几期知识分享类的内容后,数据一般,Linda 再一次断更。


image:IG@piariverola


《熊家餐馆》第四季的预告片一出来,Linda 就转发给我。


“美食才是正义!以我的厨艺,水平应该说得过去!”


还是在小红书聊天对话框里,我们聊了很久。不过话题还是那几个,关于怎么做新内容、要不要做垂类、要不要继续做博主……


只是越聊 Linda 发现自己的出发点越站不住脚,“这种飘在半空不踏实的状态,是不是做博主都要经历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无法正面回答的问题随着时间越堆越高,轻飘飘的感觉、抓不住任何东西的感觉正在包围她。


“要不想想看换个思路?你做饭这么有天赋,其实还有更多解法呀。”


Linda 没有回复。


过了一阵子,Linda 给我发来一张照片。“接下来我打算在这里工作了!祝我早日成为 Chef!


看起来是一个很“东京大饭店”的西餐厅,Linda 决定从见习开始做起,诚诚恳恳地做好一道菜。


“端起盘子,脚踏实地。”


那个四千多粉的社媒账号在断更许久之后,又开始更新了,是新的职场 Vlog。但和以往不同的是,从现在开始,Linda 不再焦虑流量和数据,她只需要看着眼前的食材,着手料理那些细微而实际的事情。


image:IG@piariverola


Sam 和 Amy 的出国旅行计划出炉了,他们计划着过年前去西班牙,好好享受他们的蜜月旅行。


他们都是我的初中同学,现在想想,他们在一起有十年了。


我知道他们想去西班牙很久了,之前几年一直没有机会。可能上个月见面后我们有聊到西班牙,最近大数据偶尔会给我推送有关西班牙的内容,我都顺手转发给 Sam。


image:IG@piariverola


我跟 Sam 基本每个周末都会约在一起打球,但上个周末,他等到球场关灯才出现。


“走,陪我喝一杯。”


一看就知道他们闹矛盾了,两罐啤酒之后,才知道他们的西班牙之旅被暂时搁置。


原因是 Amy 的年终绩效奖金迟迟发不出,旅行的预算被卡住了,而 Sam 又觉得他们是有足够的积蓄能承担得起这次旅行。


“现在好了,没得去,还吵了一架……”


一边跟我吐槽,Sam 一边翻开邮箱翻找那一个个已经预订成功的餐厅确认邮件,然后一个个退订。


桌上堆着六个空啤酒罐,Sam 把它们捏得瘪瘪的。


image:IG@piariverola


熟悉的九宫格图——没过两天我就刷到 Sam 的朋友圈。


看起来像是一顿高级大餐,可能每一次他们都可以用“吃好吃的”来解决矛盾。


但长图看完,我发现原来他们自制了一顿西班牙菜。图片里记录着他们从买菜、烹饪、成品等等的全过程:上好的食材、网上研学(“一比一照搬”)的烹煮方法、高级的摆盘。

照 Sam 的说法,这是家庭版的米其林三星料理。


我在底下给他评论,“又幸福了 Sam。”,还随了个狗头表情。


再次聊起这件事的时候,Sam 和 Amy 都在,在我眼前演绎了吵架的心路历程之后,Amy 说:“我知道他肯定很难消化这事,我也很失落呀。”她开始翻起手机想要找点什么给我看,“后来我们又看了一遍《石原里美的西班牙本色之旅》,那些海鲜、香料,啧啧...”


“但去不了,不意味着吃不到呀,后面我们就有这个计划了。”Sam 神色得意地说,“因为旅行的预算不算少,我们拿来好好做了一餐,其实也花不了太多钱。”


不过他们真的尝到了如假包换的西班牙料理吗?好像已经不重要了。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食物其实还藏着这样一层意义。


「世界这么大,抵达需要时间,那就让味蕾先出发吧。」


image:IG@piariverola


《东京大饭店》《小森林》《天狗的厨房》《午餐的敦子》……


这些都是我最近半年又看的,我越发觉得美食给予人的力量,是其他东西无法比拟的。


除了最直观的精神治愈之外,它有一种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力的作用。


正如“电影的发明使人类的生命延长了三倍”——电影通过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拓宽视野,使我们在精神层面上感受到人生的延长。那食物呢?它是否藏着相同的逻辑?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或许可以从食物开始。


Steppy潮流周志
Steppy潮流周志。每周专题式独家潮流资讯,独家整理最符合时下年轻人需求的潮流信息,更有性价比无敌单品推荐。期待你的不平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