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高校助学金进了假贫困生口袋?

文化   2024-11-24 05:00   北京  

点击上方 “红色文化网” 关注我们吧  ^-^

近日,媒体曝光浙江大学某贫困学生周游国内与日韩的真相,让网民深感不解和愤怒。
其实,这绝对不是今年曝光的第一起,也不是某个高校的第一起,高校贫困助学金的问题早已经存在,并且是广泛性存在。只不过,它丝毫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领贫困助学金的不一定贫困,这是肯定的。
没领到贫困助学金的不一定不贫困,这也是肯定的。
贫困助学金,在许多高校,在许多学生身上,已经慢慢变成趋势上的“共享分钱”。
所谓管理,其实也就是走走过场,谁都不会太较真,无论学生、老师还是学校,都没有把“诚信”二字看得很重。
先跟大家说两个真事:
二十年前,我也当过班导师,也经历过助学金的分配问题,当时,我选择首先开班会做思想教育,把助学金的性质和作用说得非常清楚,劝那些家庭不贫困但已经想好要申请助学金的同学用人生长远视野看待这个“小利”,不要跟真正的贫困同学抢食。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懂事的孩子们很理解我,该得的同学得到了温暖。
但是,也有同事跟我反映,他管理的班级就做不通工作,最后演变成谁交申请就谁拿。
今年前不久,我又听了一场万人级别的大报告,一位非常有分量的高级别演讲专家介绍了清华大学分助学金的“好办学”,据他介绍,清华校长很聪明,根本不考察谁贫困谁不贫困,只看学生在食堂就餐的刷卡记录,谁吃饭花钱少,就直接把助学金打到谁的校园卡上,就认定该学生是贫困生。
朋友们,你们认为这是好办法吗?
有些女生,正餐本就比男孩子吃得少。
有些女生,正餐吃得少,但零食水果吃得多,不用在食堂刷卡。
有些学生,爱苗条,荤菜吃得少,费用相对少。
有些男生,家里很有钱,不过,他在食堂吃得并不多。
有些男生,家里很穷,但自己长得个高体大,必须多吃才能饱。
照我看,这位校长的“好办法”其实是粗暴作风的表现,甚至是官僚主义做法。
当然,现在的清北,本也没有几个真正的贫困生,如今已不同往昔,贫困家庭已经很难培养出清北生,不是说没有,但占比极低,把贫困助学金发给谁都已经不重要,“好办法”好就好在名校的争食者太少。
高校助学金申请和获得随意性太强的恶果是什么呢?
简单讲就一句话:严重冲击青年学生的诚信体系,进而冲击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
有这么严重吗?有。
通过不诚信获得助学金的学生会认为,不诚信,原来是可以得到好处的,并且是可以轻松实现的,造假不难,一张纸就可以。这类学生,不排除他走出社会后还要如法炮制进而获理更大的利益。
没有获得助学金的学生同样也相信,不诚信是可以获利的,因为他们能看到身边的同学不贫困却花着国家的贫困助学金,他们也会从学生时代就对“诚信”二字表示轻蔑,大学时代,小利没去抢,进了社会,如果面对很大的利益,不排除他们也会采取非常规手段抢食。
诚信大体系,要建立起来非常不易。
不诚信的环境,一旦形成,就会像传染病一样向周围扩散,学术造假严重就是明证。
不诚信生态,决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孩子们从各个阶段的“培养”中获得的。
高校贫困助学金发放制度必须改革,不改革,会人为制造不诚信体系在代际间传承。
怎么改革?
首先,必须制定严格的助学金申请必备条件。
认定条件的标准怎么定?需要动态考察,需要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各家各户的条件千差万别,不能考察过细,只能从宏观上把握。
必须考察学生家庭总收入。这一方面的证明不难取得。
必须考察学生家庭净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有些家庭,家长没有什么收入,整天打着小麻将,但却拥有多套房产,甚至有商业门面,他们靠出租资产生活,日子过得很舒适,光看收入是不真实的。有些人,守着大量固定资产,既不变现,也不出租,现金收入不多,但这种情况的“贫困”其实也是伪贫困,不应该获得资助。
必须考察意外情况。家乡受大灾,家里有人生大病,可能影响学生的支付能力,但也未必就一定影响,还是要结合前两项的情况再做净值考量。
其次,必须建立权威数据认定制度和申请制度。
在美国,你要获得助学金资格,你的家庭情况就必须向有关部门诚实公开信息,不能一方面想获得助学金,一方面又想保留所谓的隐私。
在中国,也应该有这方面的要求,贫困,不是学生的错,但因贫困获得资助,也不能对公权部门保留家庭情况。
收入证明,家庭生活水平证明,都不能由小区或村委会出示,必须由家庭成员所在单位出示财务证明,如果家庭成员都务农,家庭农业经营情况也可以出示,外出打工的,由打工单位出示。
净资产证明,建议由权威部门通过大数据获得,只向学校提供证明,不向社会公开。这里的资产,必须包含动产和不动产,现金,债券,票据,等都必须包含在内。这个数据难获得吗?不难。权威部门,只要知道你的身份证,你的所有国内资产都可以查到。
有人会认为,程序如此复杂,会让许多人放弃助学金申请。
不会,真正贫困的学生,只要有正常的认定渠道,他会想方设法去按程序办理,只有那些不穷装穷的学生才不会费力去办。
现在,助学金申领情况扭曲严重,就是因为造假太容易。
贫困材料具备以后,学生只能向学校递交申请,不能由班级认定,也不能由二级学院认定。
第三,必须建立助学金动态调整程序。
目前,在许多高校,一旦认定谁是贫困生,可以一直这么领下去,谁也不知道他的家庭是否一如既往的贫困,学生不如实反映,学校也不想费力去核实,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好以后就乱花钱,家里脱了贫,他在学校没脱贫。
第四,必须改革助学金的总量标准和发放标准。
许多高校发放贫困助学金是按总量固定的办法,并且直接下到班级,如果某班一个贫困生也没有,它也能拿到相应的贫困助学金,如果另一个班贫困生较多,也只能拿相应的人均量和总量。
没有贫困生,国家经济实力强,又拨了那么多钱资助学生,怎么办好呢?
“转助为奖”是个好办法。
真正贫困的学生,国家有责任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真正优秀的学生,国家也要想尽办法进行多方面奖励。把钱用在一些想方设法造假获利的人身上,还不如把钱用在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
我还要说个真事,曾经在我的班上有个女学生,家里很困难,但她很懂事,学习很刻苦,成绩非常优秀,每学期裸分总成绩都在年级前三,从不下降。她得过一次国家奖学金后,又申报了第二次国奖。领导跟她做工作,让她放弃申请,说是原则上只能得一次国奖。这个学生不愿意,她说:“好好学习,又不跟别人争助学金,我靠自己的成绩拿大奖有何不可?”领导见做不通她的工作,就找我谈话,让我劝她改主意。然而,我是支持她的,我就认定她有理,奖学金,本来就是奖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哪有什么只能领一次的道理?她靠自己找光明前途的思想是值得鼓励的,不应该被打击。后来,这个学生被保送到中科院读研。
“重点资助”是第二个好办法。
目前,每个班都按人头数发放定量助学金,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分个等级,大家把钱分了完事。
如果某个学生家里确实很穷,你一年给他几千元,实际上解决不了他的生活问题,而那些不穷也领钱的人实际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两头都不把这笔钱当回事。
让助学金更集中地用在贫困生头上极为重要,不穷,咱不管,真穷,要一管到底。
最后,必须建立严厉的助学金信任制度。
年轻人的培养,关系到个人的未来,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诚信,必须在青年人身上扎根入魂,必须让“不诚信将付出巨大代价”成为年轻人心中的紧箍咒,必须让年轻人及他们的家长一想到造假就害怕。
任何完美的审核,恐怕也无法彻底堵住个别人的“聪明”,在不能实现绝对准确的情况下,就只能依靠更有威慑力的信任制度构建了。
通过不诚信手段获取助学金的行为一旦被查实,其不诚信行为必须记入档案并带到终生,考研,就业,任职,提拔,等等,人生全过程都要受其影响,可以不涉及下一代,但一定会影响自己的全程。
因为不诚信获利,不但要吐出所得利益,还要建立适当的赔偿制度,必须有惩罚性措施的配套。
关于助学金现在存在的问题与未来改革,我也只是粗略提了些看法,未必全面和准确,但可以提醒更多关心教育的人都来关注这个问题。
助学金,一定要用在真正的穷人身上。
助学金,一定不要成为见者有份的唐僧肉。
助学金,它制造的不诚信体系已经影响了几十年。
助学金,是该全面改革它的时候了。
不要小看助学金这件“小事”,它影响的都是年轻人的道德体系,它影响的是一代代人的道德体系,将这个体系再放大扩展看,最后必定要影响国人整体的法治思想。
附言:
有朋友一起讨论GDP不断增长与货币宽松的疑惑性问题。我的看法很简单:不管数据涨了多少,不管货币宽松了多少,不管债务扩张多少,咱普通老百姓只看一点就行了——你自己和你周围的百姓获得了多少?如果越来越多的钱跟你没关系,那专家的话你一句都不要信。关于现实,你能相信的只有自己的口袋。
写于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
   

来源:孙锡良B

作者:孙锡良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红色文化网读者交流群

精 华 文 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