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果树是一种原产于巴西亚马孙地区的热带常绿乔木,16 世纪后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被广泛种植,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均有栽培。
不同品种腰果树上结的果实(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腰果“苹果屁股”上的美味
真果与假果
事实上,长在树上的完整腰果和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差别很大,它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较大,呈梨果状,是假果,英文是“Apple”,人们常把它叫作“腰果苹果”或“腰果梨”;下部分呈肾形,是真果,英文是“Nut”,也就是备受人们欢迎的坚果。
在植物学中,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的果实叫作真果,由子房以外其他结构(例如花托等)参与发育成的果实叫作假果。
我们吃的苹果、梨,是由子房和包在外面的肉质花托发育来的,是假果。具有假果的植物,真果大多在假果内部,而腰果的真果却是长在假果的末端,很独特。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腰果的“成长经历”
腰果树每年春季开花,开花约 一周后,位于花底部的花托开始发 育成微小的假果,即肉质果托,看 起来很不起眼,而此时由子房发育 成的真果幼果长在假果末端,比假 果大很多;慢慢地,假果发育越来 越快,越长越大,在约 3 周后其大小已明显超过真果,非常醒目。至成熟时,假果大小已是真果的好几 倍,整个果期约持续 1.5 个月。
水果?干果?一果两吃
很多人都吃过作为干果的腰果,但你知道吗?在腰果的产地,它还可以当水果吃,也就是它的假果部分也是可以食用的。有意思的是,由花托膨大形成的肉质假果不仅外形像苹果,而且味道也和苹果差不多,因而被形象地称为“腰果苹果”。
腰果苹果成熟时长 4~ 10厘米,红色、黄色或红黄杂色,色泽鲜亮,非常引人注目。这也是腰果树长期进化形成的“聪明策略”——在野生状态下,腰果苹果能吸引很多动物前来取食,从而帮助其传播种子。
腰果苹果柔软多汁、酸甜可口,富含果糖、维生素 C 和 B 族维生素。但是,由于它被采摘后易变质腐烂,不易存储和运输,因而在产地以外的地方很少见到。
腰果苹果(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消失的果壳
腰果外面有硬质果壳,但我们常吃的腰果为什么不带壳呢?这是因为它的果壳味涩、有毒。腰果果壳内有黏性液体状的腰果油,其主要成分为腰果酸;腰果酸发生脱羧(suō)反应后,成为腰果酚。腰果酚是漆酚的一种,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直接接触皮肤会造成过敏或侵蚀反应,出现皮肤瘙痒、红肿、水疱,伴有呕吐、腹泻,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腰果壳虽然有毒,但对于爱吃的人来说并不是问题。起初,人们会将采摘后的新鲜腰果放在太阳下暴晒,晒干后再用火烤,目的是让腰果油完全挥发掉。现在,经过专业化人工或机器处理,果壳和种子可以彻底分离。美味的种仁供人食用,腰果油则被用来制备树脂、涂料、着色剂、橡胶补强剂……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原材料。
腰果种子(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绘图/赵童心
杧果“这才是我的大名”
讲完了腰果,再来看一种和腰果“似像非像”的水果——杧果。杧果原产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中文名音译于其当地名称“mangga”。杧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与芒果是一个意思,在商品名中常用芒果,但《中国植物志》和一些工具书中用的是杧果。
不同品种的杧果(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你吃的杧果 其实是果皮杧果与腰果都是热带果树,果实都为核果,肾形、侧扁,都含有漆酚。但是,杧果的果实个头较大,长 5 ~ 15 厘米,因品种不同,果实的形状和大小差异极大;成熟时呈黄色、绿色或淡红色。杧果的外果皮薄,表面光滑;中果皮肥厚,呈鲜黄色,有特殊香气和甜味;果核(内果皮)为木质;种子为椭圆形,种皮呈褐色,有多个胚,为白色,形状极不规则。杧果是水果,人们吃的是肉质中果皮,这和腰果完全不同。
杧果果核和种子(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无法享受的美味
杧果汁多味美,色香俱全,深受人们喜爱。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享受这种美味,有些人一吃杧果嘴唇就红肿、起水泡,同时伴随剧烈的瘙痒。原来,杧果的果皮和果肉里也含有少量漆酚类物质,易使部分人出现过敏反应。
恼人的漆酚
为什么腰果和杧果都含有漆酚类物质,又都能使人过敏?这是巧合吗?原来,从植物进化角度看,腰果和杧果是近亲,它们都属于漆树科家族,而漆酚是漆树科植物独有的化学成分。
漆树科“大家族
漆树科是一个很大的科,全世界有 800 余种植物,多数种类含有以漆酚为代表的酚类物质。除了腰果和杧果外,最著名的要数漆树了。漆树分布广泛,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以产生漆著称。生漆是从漆树上采割的一种乳白色、纯天然液体涂料,接触空气后会逐渐转为褐色,它所含的漆酚也具有极强的致敏性。
漆酚的多样性
漆树科植物的漆酚在化学分子结构上具有多样性,不同物种的漆酚成分均有一定差异。根据苯酚结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漆酚类,为邻苯二酚;另一类是异漆酚类,为间苯二酚。漆树所含漆酚类型为原漆酚,而腰果和杧果所含漆酚类型则为异漆酚。
漆树科的漆酚仅存在于较进化的种类中,较原始的一些种类尚未发现漆酚成分。这说明漆树科植物起初并不含漆酚,多样化的漆酚是后来逐渐进化出来的,这可能是植物长期适应复杂生存环境的结果。
自然界生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了复杂而微妙的生态系统。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责任编辑 | 高琳 张丽涵
运营编辑 | 张丽涵
质量审核 | 业蕾
❖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不熟的“亲戚”—腰果与杧果》 ❖
现订购2024年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定价360元
就能把一整年的知识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