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
郸
成
语
话
文
明
典 源
出自唐·道宣《续高僧传》:后诣怀州西王屋山。修习前法。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释 义
解:分开。把搏斗的两只老虎分开。
僧稠是少林寺武僧的开山鼻祖,东魏北齐时期的佛教国师,也是佛教禅学的奠基人之一。僧稠经常在河北、河南、山西一带修禅弘法,足迹遍布黄河两岸。一天他在修法途中,路过太行山,见两虎相斗,咆哮声震动山岳,僧稠为了不使它们互相残杀,便用手中的禅杖进行调解,于是两虎各自散去。百姓根据僧稠的这段真实经历进行了演绎,传说僧稠在山中见两只猛虎在一起争斗,相互厮咬。僧稠见状,施展神奇的法力,上前用禅杖将二虎分开,并对它们述解佛法,将其度化,二虎于是摒弃野性,从此跟随僧稠左右,在漳河、滏河流域弘传佛法。
北齐文宣帝高洋即位后,十分信奉佛教,闻听僧稠的大名,非常敬仰,下诏请僧稠赴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弘道,并派使者专程前去拜请,僧稠觉得,北齐建立不久,也是传播佛法的好机会,于是便随使者前往邺城。文宣帝听说僧稠肯出山弘法,非常高兴,率领朝中百官和宫中的仪仗队伍,出城门到郊外迎接。僧稠虽然已七十多岁了,但他神宇清旷,令人肃然起敬。文宣帝毕恭毕敬,亲自把僧稠禅师扶入宫内。为方便僧稠弘法,文宣帝传旨在邺城西南八十里的龙山南麓,为僧稠修建了云门寺。
僧稠禅居龙山云门寺达十年之久,长年在此释禅弘法,在百姓心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因而漳、滏流域产生了许多有关僧稠的神奇故事,如“策杖漳滏”“法衣挂树”“收降二虎”等,磁州窑的工匠将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故事绘制在瓷枕上,表达了民众对僧稠禅师的崇敬。
“僧稠降虎”是北方流传极广的民间故事。在当地出土的磁州窑瓷器中有多方表现这一故事的画枕,分别收藏在邯郸市博物馆、峰峰矿区文保所、磁县磁州窑博物馆中,成为磁州窑的代表性器物。枕均为长方形,枕面的开光内绘有主题画面,远处为起伏的山峰和茂密的松树。近处为手持禅杖的僧稠,身披袈裟,手持禅杖,一手平伸,正在劝解两只猛虎。两虎仿佛余怒未消,虎尾高竖,气喘吁吁。一只虎屏气凝神,聆听讲说,另一只虎则作扑伏状,随时准备扑斗。画面生动传神,人物栩栩如生。
感谢您的关注!请点击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