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韵新声唱大戏

时事   2025-01-09 19:31   甘肃  

精彩纷呈的非遗传承,跳跃着激昂强劲的脉搏。
扎根人民的秦腔表演,唱响了普通大众的心声。
从圣地会宁到大美西安。从粗犷西北到水墨江南。安万,一个名声响当当的会宁本地人,因为秦腔艺术表演,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如同荒漠里绽放的驼铃花,绚烂璀璨。


而至于许许多多个和安万一样,热爱秦腔、吼唱秦腔的来自平凡人间的艺术表演者,都有着一种对时代的讴歌热爱和对生活本真的感触,如绵绵流淌的情怀、浓郁四溢的乡愁,历久弥新、挥之不尽!


真情演绎:传开了赞誉口碑
每一场精彩的表演结束之时,那一声声真挚的“姑舅妈”“姑舅爸”,喊出了安万对戏迷的深厚情谊,也喊出了他对秦腔艺术纯粹的热爱。
秦腔,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作为非物质文化,它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在华夏戏曲的灿烂星河中,秦腔宛如一颗古老而耀眼的星辰,闪耀着“百戏之祖”的光芒,雄踞“舞台之王”的宝座。

而“天生花脸”的安万,从九岁开始就接触秦腔,从小就开始跟着戏班学戏,由最初的热爱、喜欢,发展到现在对秦腔的挚爱。他想把秦腔很多失传的东西挖掘出来,把秦腔能推得更远、走得更久,让更多的父老乡亲能在闲暇之余看秦腔,让秦腔艺术魅力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在近期常演出的剧目中,安万分别饰过《斩韩信》的韩信,须生;《兴汉图》里的吴汉,红生;《伍员逃国》里面的伍员,武生;《三对面》的包拯,大花脸;《大升官》里面的徐彦昭,铜锤花脸;《八件衣》里面的仁义,丑;《窦娥冤》里面的张驴儿,丑……不得不说,安万会的确实多,而且,还都演的有模有样,不亚于有些专业剧团的名演。


而且,安万演戏从来不惜力,每次演出,都是竭尽全力,全身心的投入,唱念做打,一丝不苟,现在很少能看到这么卖力的演员了。前几天在兰州和窦凤琴老师搭班演出《三娘教子》,饰老薛保,明显看到汗水把外面的香色斗衣都浸透了。
对于这样一位一心一意以演戏为生的江湖民间艺人,值得所有人去足够的尊敬、也足够的追捧。而光他直播间的粉丝,也一路飙升到现在的80余万。

文化璀璨:溢出了感人瞬间
安万名动长安,秦腔走向四方。
最近有一件特别火热的事件,那就是安万率他的安万剧院又去了古城西安去唱戏,在这十三朝古都的大舞台上,唱腔如黄钟大吕,响彻云霄;表演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
每一场演出皆成经典,每一段旋律皆留佳话。安万带领的团队到西安巡演,打破了观众不看秦腔、秦腔过时的谬论。看看安万团队演出现场群众的呐喊,看看群众的掌声,看看现场的人群,一切便会不言而喻。


陕西省西安市市民徐先生表示,我们看了安万剧团的戏,只能说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他从甘肃来到西安唱戏,把戏能演到这一步也很不容易,作为“90后”我很支持、也很感动。安万剧团的乐队、服装、舞台、演员都好,没有可挑剔的。
午场唱罢,演员反复谢幕,但观众仍盛意难却、久久不愿离去,纷纷打开照相机与演员热情互动,闪光灯与叫好声交相呼应;随后,大家便就近就餐、提前抢占最佳位置,坐等下一场好戏开锣,现场气氛炽烈感人。


无独有偶,安万的粉丝从90后的年轻人到70岁的老年人,都是他的忠实粉丝。李国斌老人说,今年安万剧团的每一场秦腔演出,他都会场场不落的看,即使不能到场观看,他也会通过手机直播观看。
而这一次安万的西北巡演,再一次证实,戏还在,戏迷也在,唱戏的同样在,缺少的是给老百姓唱的作品。而安万,也让更多人认识了小城会宁的丰厚底蕴,认识了西北秦腔的博大精深,更认识了传统文化的璀璨斑斓。


非遗传承:执着了秦声新韵
在安万的背后,还有一群人风里雨里要唱,再苦再累要唱,放弃后回来接着唱。他们说,没想过秦腔火不火,就是这群人让我们相信秦腔要火了。因为,秦腔值得火!
安万剧院,一个规模空前的民营百人秦腔剧团,台前幕后百张面孔。今年8月,新成立的安万剧院首场演出在会宁县汉唐街举行。“一个乐队竟然超过了30人,光演员近百人。”这对于会宁当地的老戏迷来说是没见过的。“《铡美案》中,包拯的虎头铡刀都有三个。”庞大的阵容、绚丽的舞美、精彩的表演,一下子征服了现场观众,沉寂多日的会宁汉唐街火了,安万剧院由此一炮走红,从此便再一发不可收拾。


安万剧院一班人团结一心,舍小家,为大家,在舞台上把最好的演技展现给戏迷。而安万一个人带动的不仅仅是一帮人,而是一个地方,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安万除了为上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和他的团队把最好的戏曲呈现在舞台上,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他相信,随着剧团的规模越大,节目越丰富,就会有更多观众关注到他们的表演。借助快手这样的网络平台,秦腔等非遗技艺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让秦腔走向民间、走向群众,做到“接地气”,就是安万和他100多个兄弟姐妹们所取得的最大成绩。秦腔在安万的手里,成为了真正的“人民的艺术”。也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形成了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也有力提升了秦腔戏曲文化的自信性,增强了大西北人热爱秦腔的热情。

编辑:牛雪宁 张彩涛
监制:居尚

喜欢本文就给我点个赞吧!

会宁电视台
讲好会宁故事,做好桥梁纽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