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何以变“肥水”?——河北故城县探索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政务   2024-08-26 22:31   北京  

近日,记者来到河北省故城县房庄镇董学村,现代乡村的轮廓随之清晰起来:几条村道宽敞整洁、串联起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小院里瓜果飘香,大家把门前的垃圾桶摆放整齐,更见不得周遭有一点垃圾。微风徐徐,思源河从村边流过、荡起涟漪,为这首“田园诗”再添几分秀美……
站在河边,董学村党支部书记苏彦杰感叹:“村子的变化,就从治理好污水开始,这一汪清水不仅风景好,还能为灌溉农田出把力!”苏彦杰告诉记者,河边的坑塘原本是村里人“躲着走”的臭水沟,如今终于从污水变清水了。
近年来,故城县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尤其聚焦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成本高等问题,不断探索“低成本、易维护、集中化、资源化”的污水处理模式,“灰水就地利用/黑水转运+资源化利用”取得显著成效,被生态环境部列入《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
如今,包括董学村在内的一批“水美乡村”如同散落县域的明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学习推广的典型。


集中治理

实现污水利用最大化


“以前环境差,污水靠蒸发。”在董学村村民苏立学的记忆中,家中的生活污水主要有两种去向:一种是用放在厨房的塑料桶来接,接满就随意倒掉;另一种是洗菜、洗衣服的脏水——连用桶接这个环节都省掉了,直接泼到地上,一到夏天就气味难闻。

“现在家家都装了污水收集装置,生活污水经处理后都得到了合理利用。”在另一位村民苏彦荣家,他详细介绍了污水去向,“平日里生活污水沿厨房下水管流走,经污水管道汇集到院子里的污水收集池,总共可储存半吨生活污水呢。”

苏彦荣指着院子里的一个井盖告诉记者,这下面是污水收集池的第一格,主要收集厨房、洗衣、洗漱的生活废水,也称“灰水”,进行隔油沉淀后,中间部分清水流入污水收集池的第二格。

“第二格里有个抽水泵,其管道与厕所相连并加装了三通,一路用来冲厕所,另一路用于户内泼洒抑尘及浇花等。”谈话间,苏彦荣笑着打开接着橡皮管的水龙头向记者展示:“看这水多干净,现在浇花养草方便多了。”

当问及用不完的尾水以及冲厕后的“黑水”流向何处时,一辆驶向苏彦荣家的“吸污车”提供了答案:车内设备通过长长的管道将储存翁中的“黑水”吸入车厢,发出“嗡嗡”响声,之后再运输到距离村庄最近的污粪水处理站,等待进行集中处理。

附近几位村民凑过来“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这污粪水处理站也不是‘最后一站’,处理后的粪渣都制成了有机肥,免费分给大家;剩下的水也‘肥’着哩,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很高,净化后可以直接用来浇地。”

房庄镇粪污水处理站负责人刘泽英介绍:“镇上的这个污水处理站覆盖周边54个村,日污水处理量达50吨,能满足周边30亩农田灌溉需求,污泥和粪渣等还能制成有机肥,最大程度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污粪水处理站,目前故城县的每个乡镇平均有1~2个,对于村庄密集地或中心村等重点区域,按照需求增加数量,以保证附近村民们的需求。截至目前,故城县已建成县、乡、村三级污水处理站27座,日处理规模6.5万吨,8.9万户农村常驻居民受益。大运河故城段沿线64个村庄全部实现污水处理循环使用。



因地制宜

创新污水治理新模式


据了解,故城县村庄分散、常住人口较少,且各个地区水质水量波动大,对于污水治理而言,一直存在管网铺设面临投资大、配套难、利用率低等问题。“我们计算了成本,管网铺设户均达到1万元,算上后期养护维修,资金需求量更大。”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故城县分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赵全义认为:找到一条“花小钱办大事”的路径是当务之急。

2019年,故城县开始实施改厕工作,随着项目不断深入,赵全义的思路也逐渐打开:能否将农村污水治理与户厕改建相结合,探索一种“厕污并治、黑灰兼治、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的新模式呢?

经计算后发现,与传统的集中收集、集中治理模式相比,“厕污并治”不需大规模建设主管网和支管网,也不涉及村内街道胡同道路的破拆与恢复,建设成本低,每户村民平均能节省78.8%的资金。

除此以外,采取分散收集、集中治理方式,还不易出现因管网不健全、堵塞、渗漏等造成设施“晒太阳”问题,且维修管理相对方便,日常仅需做好抽水泵的维护工作即可。

“我家的污水处理池都是自己挖的,了解后才发现,这东西真是好。”三朗镇西牟村村民杨兰杰说。在改造期间,村委会为了让村民更快理解和接受这种新型治水模式,积极鼓励村民加入到工作中来,并向村民支付相应的酬劳。

而这个每家每户地下埋着的小小污水池,更是工作人员精心考量的结果。因农村每户多为2~6口人,经过反复测量和对比后,最终在0.1立方米、0.5立方米、1立方米和15立方米四个规格中选择了0.5立方米大小的污水池。赵全义说:“既不会因为储水池过大、储水过多产生臭味,也不会因过小导致容量不够而溢水。”

改造完毕后,因户型大小、“灰水”产生位置分布、户内地面硬化程度等差异,每户成本在1700元至2000元之间;安装费用由财政支持、集体补助、受益付费相结合,村民无需承担建设费用。

“现在大家都享受到了切实好处,打心眼里认可污水处理装置。”杨兰杰感慨,现在每户每年吸污车运输费用只有几十元。

目前,这种分散收集、集中治理的“厕污并治”模式,通过就地分解“灰水”,集中处理“黑水”,充分利用“尾水”等一系列方式,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清洁化管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多措并举

提高管理维护效率


除了建得好,还要管得好。故城县秉承着“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将建后管护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关键点和项目建设的延伸。

为保障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故城理顺运维机制,建立了以县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政府为落实主体、村级组织为管理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营管护体系,将污水处理厂站及运输车辆委托第三方机构统一运维,相关费用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由县财政兜底保障,聚集多方力量提高管护效率。

污水转运是污水处置的重要一环。为此,故城县建立农村厕污智慧管理平台,收集全县所有镇村污水处理的详细信息,并对运输车辆定位跟踪、科学调度。

“我们还在每个污粪水处理站落实水质监测制度,经过处理的水质需达到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DB13/2171—2020)的三级标准后方可排出。”谈话间,故城县郑口镇污粪水处理站第三方运维公司经理陈恒星,向记者展示了从“出水”开始进行的日常检测,取样、化验、对照结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除了实施定期监测,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故城县分局还会不定期进行抽检,一旦发现超标,会立即调整净水工艺,并按照一定比例扣缴运维费用,多举措确保出水稳定达标。

赵全义表示,全县所有污水处理站均落实考核机制,环保部门专门聘请兼职村级监督员,对第三方运维机构实施服务效果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与服务费挂钩,影响项目支出预算和财政拨付款项,激励第三方运维机构履职尽责。“村民也可随时向监督员反馈污水处理情况,让村民成为污水治理的监督者、管理者,才能走得更远。”赵全义说。

此外,故城县还持续创新管理,在各村设立“乡镇—村—村民小组—街道(胡同)”四级网格体系,推行“胡同长”制管理模式。每个胡同择优推荐一名“胡同长”,胡同里设置“胡同长责任牌”,对村内用水进行监督,村民可随时对用水“脏乱差”现象进行举报,踊跃参与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群策群力办好“自家门口的事”,村民真正实现从“坐着看”变为“一起干”。

“为进一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一些村子还推行了积分制管理。无论是搞环境卫生,还是培养好的用水习惯,大家都主动了不少。”赵全义说,积分制度的设立,统筹落实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效激发了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主体性,让“小积分”撬动了“大治理”。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唐旭 鲍捷讯


监制:唐旭

编辑:孙宗亮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喜欢本文的话,请点个“在看”呗




全国农村人居环境
本公众号由农民日报社主办,农业农村部乡村建设促进司指导。发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地方实践、典型范例、技术模式、通知公告等,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