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小院,推窗见绿、推门即景,一株株月季在花盆里含苞待放,一盆盆三角梅嬉笑于花坛内绚烂芬芳,一派花木满园、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院子里别致的景观透露着主人的匠心独运,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
这是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三甲街道龙潭社区居民王元敏的家,在龙潭社区,类似于王元敏家这样“华丽转身”的庭院,还有不少。
干净整洁的乡间小路、精致温馨的农家庭院、丰富多彩的文化墙、清幽静谧的文化长廊……人居环境的大幅改变,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社区还获得了“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美丽乡村推荐旅游目的地”“乡村振兴示范”等美誉。
“住在这里,感觉比住在城里还舒服咧……”王元敏自豪地对记者说。
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乡村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毕节市一直在持续发力。近年来,毕节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先手棋,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旧房林立、污水横流、私搭乱建……这是以前的双堰社区,凉亭阁楼、花园草坪、瓜果飘香……这是现在的双堰社区。
但昔日的双堰,却不是这般模样。房屋周围乱堆乱放、各种建筑乱搭乱建;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在双堰社区居民心里,这些种种仍然记忆犹新。
2023年,双堰社区深入推进“三清五治”工作,加大整治社区建筑物乱搭乱建、土地弃耕撂荒、环境卫生脏乱差、生态环境破坏、陈规陋习等,营造干净、有序、绿色、和谐的乡村文明,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前的房屋又脏又乱,经过宜居农房建设后,我家有了新的厨房、厕所,还有了小花园和小菜园,现在住得很舒心。”双堰社区居民龚娜对于现在的居住环境很满意。
长效的管护运行体系是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最好的巩固。乡村的各项基础设施不能“只建不管”,而是要实现从“建起来”到“用起来”“管起来”的转变。
“除了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每个星期五还会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对各自负责的路段进行大扫除。”温泉村村委会副主任侯守刚说。
在村“两委”的带动下,群众主动清理自家门前的垃圾和杂物,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通过干群的共同努力,温泉村人居环境治理见成效。目前,全村污水管网分散式收集到户620户,厕污一体化治理达80%,垃圾处理实现村收集全覆盖。
走在外面“赏心悦目”,回到家里也要“心情舒畅”。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这是过去农村大部分家庭厕所的真实景象,脏、乱、差,恶臭难闻、苍蝇乱飞……长期以来,如厕难成为群众生活中的“难言之隐”。农村厕所也阻碍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也影响着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
走进黔西市绿化乡小海子村村民谢元学家测试,纯白干净的蹲便器和冲水箱,贴了防滑砖的地面、洗手盆、热水器也是一应俱全,让人感觉清新爽朗。
“哪个想得到,厕所还能‘搬进家’,水一冲就下去,真的太方便了!” 谢元学告诉记者,亲戚们都说自家厕所比城里还讲究。
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毕节广大农村逐步实现由“清脏”向“治乱”转变,由“清脏”向“美化”转变,由“一时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不仅村庄面貌得到了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的观念和农村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景象。
全市38个省市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投入资金4.58亿元,实施项目483个。黔西市化屋村、金沙县信安社区、大方县木寨社区、织金县龙潭社区等一批示范试点已初见成效。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吴传娟
喜欢本文的话,请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