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旅局对汉口里码头墙画的推荐
今日,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荐的最新网红墙火了!
武汉园博园东门汉口里“码头牌坊”手绘墙画《老汉口码头》吸引了大家来现场拼演技打卡。
滑动查看
除了码头的网红墙画,2015年,三位艺术家毕心望、黄河清、何祚欢合作绘制过一套长达9米的《汉口里工笔画》。
画卷以老汉口“九省通衢、万商云集”为主线,集中展现了老汉口的建筑、人物、商业形态和风土人情。汉昌肥皂厂、鼎昇恒商号、老字号谦祥益、叶开泰、长乐戏院、东亚电影院等民国时期老汉口代表性的商业店铺一一复现。
除此之外,万寿宫、广东会馆、山陕会馆、汉口大旅馆等汉口里的代表性建筑也被画入卷中。
目前作品集藏于长江文明馆,大家先线上观摩,看下方。
既济水电公司大王庙电厂,汉口第一座电厂。
1906年,浙江商人宋炜臣创办,取《易经》上“水火既济”之意而定名。电厂建在硚口汉水边利济路,为两座红砖铁瓦的欧式发电厂房。
厂内装有500千瓦直流发电机三部,总装机容量1500千瓦,规模超过当时上海、广州、北京电厂,居全国民营电业之冠。
电厂于1908年建成送电,汉口武圣庙至黄陂街一带繁华市区入夜一片光明。
硚口堆栈,汉镇主要贮存物品之用的建筑。
自清朝开始,水路到汉货物,集舟为市,就河下载。来自四方的商贾,设庄囤货,赁屋储存。
硚口因临汉水,起卸方便,陕、豫以及省内的孝感、汉川、钟祥、应城等汉水上游各地运来的杂粮、药材、麻油、桐油、石膏、猪鬃等土产在此转运,故堆栈店房,鳞次栉比。
鼎升恒油号,汉正街经营桐油的行号。
汉口辟为通商口岸后,商业繁茂。商贾相继聚集设行立号,经营各地运来的桐油、苎麻、茶叶等物品。汉口成为了土产山货的集散中心。
鼎升恒油号位于汉正街,为三合院式民居建筑,内设天井、客房、厢房、仓库等建筑,并直通汉水码头。油号老板张楚信为汉口知名律师,曾参与担任国民党汉口陆军医院轮奸案辩护,是跨商业、法律的精英人士。
汉正街咖啡厅,系汉口开埠后西方饮食文化传入武汉的产物。
咖啡厅最初主要为适应外国侨胞休闲和聚会而设立,后来逐渐成为汉口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汉正街咖啡厅,开设于抗战胜利后,室内陈设讲究,以座位舒适,光线适中,宽敞通风,色调和谐,清洁卫生,设置趋于欧化为特色,经营咖啡,冰淇淋、牛奶、西点等,充满了浪漫情调和现代化气息。
车益记茶庄,汉口老字号茶庄,曾经与谦祥益、叶开泰、汪玉霞共誉为汉正街四大名店。
1742年在汉正街创办“车和顺”茶叶店,后几经发展,衍生出车益记、信记、鸿记、元记、顺记等八大家。其中以车益记名气最响、规模最大,在20世纪40年代武汉上层社会中流行着“喝好茶,找益记”。
车益记茶庄位于汉正街与利济路交汇处,建筑为“前店中场后宅”格局,专门销售全国各地名茶。
集家嘴又称接驾嘴。
相传明朝嘉靖元年(1552年),兴献王朱厚熜从钟祥出发,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
明清时汉口商业繁盛,出现了“石填街道土填坡,八码头临一带河,瓦房竹楼千万户,本乡人少异乡多”的繁荣景象。集家嘴码头即为八座码头之一,被定为漕粮和引盐之处,人们据此谐音改称为“集稼嘴”。
谦祥益,汉口百货老字号。创办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设有益记、衡记、西号三家分店。
谦祥益衡记宝蓝官布、竹布、洋布等在武汉附近农村享有很高的声誉,旧时附近农村姑娘出嫁以买谦祥益衡记的货为荣,有“没有谦祥益的布不出嫁”之说。
谦祥益店堂内高悬“一言堂”三字金匾,意表其“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字。解放后公私合营。2004年,修建汉正街第一大道时被拆除。
升基巷,位于汉正街东段与大夹街之间,是一条连接两街的清代古巷。
升基巷在民国时被称为“好吃街”,在长不足百米,宽3米的巷子里,汇聚多家酒楼、饭馆,是汉口有名的“筵宴一条街”。
街内有老大兴园酒楼、新大兴园酒楼、景阳酒楼、张汉记牛肉馆、爱雅亭粉面馆、芙蓉川菜馆、黄天兴酒楼等餐馆和熟食店。由于巷子里吃的东西多,故民间又有“饿不死的升基巷“之说。
长乐戏院,汉口戏院之一,位于汉正街湖南会馆,以行当齐全著称。
20世纪30年代,汉口是与北京、上海并称中国戏曲的“三鼎甲大码头”。
汉口名角荟萃,戏院林立,丹桂、天一、满春、怡园、美成、长乐等20余家戏院集萃了全中国最好的戏、最好的角、最疯狂的票友,故民间又有 “货到汉口活,戏到汉口红”之说。
汉口大旅馆,汉口第一座拥有电梯的旅馆。1912年修建于汉口江汉路。旅馆为两幢五层楼的西式洋房,楼内设有中西餐厅、茶座、弹子房、影院、剧场,楼顶空中花园,装潢考究,设施精良。
旅馆多接待汉镇头面人物、社会名媛。后改名为扬子江饭店、人民饭店。2010年因修建地铁2号线而拆除。
万寿宫,建于清康熙末年,俗称江西会馆。江西旅汉商人修建。
万寿宫宫内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建有大殿、偏殿,左右楼廊,大小戏台,花厅和厢房等建筑。宫内花园镶嵌着江西景德镇彩绘瓷砖,精巧雅致,故有“瓷瓦描青万寿宫”美誉。
太平天国时,万寿宫为东王杨秀清府邸。1938年遭日军轰炸,后利用残存部分房屋兴办豫章中学,解放后改名为武汉市七中。
叶开泰中药铺,汉口老字号中药店。始创于明朝崇祯年间。时江苏人叶文机来汉开叶开泰药室,悬壶应诊,以医荐药,深得民心。
民国时搬至大夹街陶家巷营业,自制名药参桂鹿茸丸、八宝光明散、虎骨追风酒,名闻遐迩,远销海外。
到20世纪30年代,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广州陈李济齐名,号称中国四大中药房。解放后公私合营,并入武汉健民制药厂。
山陕会馆,又称西关帝庙,位于长堤街中段。山西、陕西旅汉商人清康熙年间建造。
会馆坐西朝东,内高墙层叠、院落深深、殿阁重重,庭院幽静。建有大殿,钟楼、鼓楼、戏台、花园等建筑。大殿供奉关羽神像,花园建有凉亭,水榭。阁楼。山陕会馆曾盛极一时,逢年过节香火旺盛,游人如织。
抗战时遭日军轰炸武汉,逐渐毁弃。2005年最后一段残存180米长的墙体在城市改造时被拆毁。
建国电影院,位于硚口区汉正街中段。民国初期,电影院作为一种新式的城市公共娱乐场所,成为汉口市民消遣的主要场所。建国电影院院址原为清嘉庆年间建造的绍兴会馆。
武汉沦陷期间,日伪政府先后改为永安剧院和东亚剧院,1947年改为建国电影院,放映20世纪30至60年代活跃在荧幕上白兰、赵丹、韩兰根、殷秀琴等影星的影片。解放后更名为文化电影院。
汉昌肥皂厂,1915年商人陈经畬为“实业救国”,在汉口武胜路投资创办了汉昌烛皂厂无限公司,手工生产“七星皂、军人皂、禄字皂”等产品。
由于经营有方,到1936年实现了由手工作坊到现代机器生产的转变。抗战时期,因日军占领武汉而歇业,部分设备和职工搬入四川。抗战胜利后在汉复业。1958年并入武汉化工厂。
广东会馆,又名岭南会馆。位于大夹街,西邻大火路。清代康熙年间由广东府南海、番禹、新会、顺德四县所建,乾隆、同治年间重修,清末民国初年为旅汉粤商营业会集的场所。
会馆建筑由大门、大殿,戏台和天井等组成,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武汉解放后,会馆改为大火巷小学。20世纪90年代初在原址上建新校。
☆“武汉园博园”“汉口里”“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相关活动可8:30-17:30电话咨询027-6502 7332。